在網際網路上,有很多petrolhead認為電動汽車的存在只是打著環保的旗號而已,並列舉了電動汽車生產、電力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污染,希望以此來驗證傳統燃油車所謂的「污染」並沒有那麼可怕。
對此,德國工程師協會VDI牽頭進行了一次長達兩年的研究,對比分析了電動汽車、混動汽車、燃油車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研究發現,雖然電動汽車在生產環節會背負比燃油車更多的「污染債」,但當行駛里程來到90000公里時,二者累計產生的碳排放將持平。
在此之後一直行駛到200000公里,此時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僅為24.2噸,同級別的柴油車(33噸)則要高出36%。值得一提的是,VDI在分析中發現插混車型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僅比電動車多出0.6噸,二者幾乎相差無幾。這對於某些「可油可電=兩不沾」的論調來說,無異於一記響亮的耳光。
不過,VDI仍然強調電動汽車的環保效應有較大潛力可挖。如果電動汽車所需的電力全部來自化石燃料發電,那麼與燃油車碳排持平的轉折點將被延後至16萬公里。對此,VDI主席Joachim Damasky博士表示:「我們需要在生命周期評估中考慮生產、使用和處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並且提出了七條具體建議:
1、發展綠色電網
2、降低電池生產碳排放
3、推進電池回收利用
4、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
5、發展合成燃料(e-fuels)
6、大力推廣PHEV作為過渡
7、優化城市公共運輸,尤其是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