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金融機構招聘這類人才 業內已有「挖牆腳」現象

2024-06-06     新快報

備受詬病的催收行業開始邁向專業化。近期,多家金融機構正在積極招聘催收人才,這一趨勢引發了業內外的熱議。目前,這一行業似乎正處於變革的轉折點。

合規催收人才成稀缺資源

6月5日,光大銀行官網發布了招聘「零售與財富管理部客戶營運中心貸款業務電話催收崗」相關信息,該崗位要求本科學歷,職責包括對分配的貸後帳戶進行管理、對違約客戶及時進行電話告知等。

新快報記者注意到,除光大銀行外,三湘銀行、微眾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哈銀消金等金融機構,近期都通過官網或第三方平台招聘催收相關崗位人員。

從相關招聘要求也可以看出,當前金融機構對催收人員的要求開始趨於專業化。記者注意到,各大招聘平台上催收相關崗位薪資大多在7000元-2萬元之間,大機構招聘的催收人員,除本科學歷為硬性要求外,應聘者大多還被要求需具備相關專業背景或行業經驗,以及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等技能。有消費金融業內人士向新快報記者透露,「今年以來,經常有銀行來挖我們催收客服人員。」該人士指出,限制催收撥打電話次數之後,與客戶間的有效電話或有效溝通,成為一些貸後客服的核心本領。隨著催收行業合規要求的提升,越來越規範的貸後客服人員成為行業內的稀缺資源。

催收行業正加快轉型

今年以來,催收行業的轉型速度顯著加快。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有多家催收公司被定性為惡勢力集團。今年4月下旬,國內最大的催收公司湖南永雄宣布不再從事具體的催收業務,徹底轉型為一家專注於為催收行業及催收公司提供發展的科技服務型公司。

今年5月15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了《網際網路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下稱《指引》),旨在進一步規範網際網路金融貸後催收業務,保護債權人、債務人及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消費金融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指引》對金融機構及催收機構在催收業務管理方面進行了限制和規範,並對催收人員的行為進行了限制,如以語音形式進行告知式催收,催收頻次應嚴格控制在合理、必要的範圍內,同一金融機構和其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機構對單一債務人撥通電話頻次每日合計不應超過3次,雙方未約定催收時間的,不應在每日22時至次日8時催收。

針對此輪「催收人員招聘熱」,多家金融機構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這是「正常的日常招聘」。有市場人士表示,此輪催收人才「招聘熱」是對市場變化的響應,也是行業邁向規範化、專業化發展的體現。加強催收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能提升催收效率,還能維護消費者權益及企業形象,從而推動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

采寫:新快報記者 張曉菡

編輯:趙靜明

校對:蔡佳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268bd3b4751a307ccb804f49227430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