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老公被問瑞士卷怎麼分?心理專家揭開真相

2024-11-04     揚子晚報

「8個瑞士卷怎麼分?」11月3日,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到底什麼情況?

問題源自網絡視頻。近日,一位寶媽發布視頻視頻,記錄了她與老公的一次爭吵。據這位寶媽描述,家裡買了一盒瑞士卷,總共8個瑞士卷,女兒吃了2個,兒子吃了2個,老公吃了2個。夜深孩子們都睡了以後,她拿出剩下2個瑞士卷自己吃,沒想到蛋糕還沒進嘴裡,卻遭到了老公的一頓批評。

為什麼不讓老婆吃這個瑞士卷,老公給出的理由是,瑞士卷是零食,作為孩子的榜樣,家長要以身作則多吃正餐,少吃零食。另外一個理由是,媽媽如果吃了,孩子就沒得吃了。網友為瑞士卷該怎麼分,吵得不可開交。也有人產生共鳴,「說的就是我啊,都是撿娘倆吃剩的,冰箱裡放了幾天要過期的,我才敢吃。」

沒想到「我可以吃幾個瑞士卷」,也成了全網老公們的必考題。大多數老公被問到都一臉蒙,想吃幾個就吃幾個,這還需要問嗎?有人調侃,「全網正常老公都不會為難,只有不正常的才會覺得難吧。」還有人幸福回復,「我老公大概看到了這個梗,秒回我:你跟兒子吃,我不吃。」

瑞士卷背後藏著怎樣的家庭關係哲學?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江蘇·南京12355心理專家智庫成員、南京交通技師學院教師韓寧告訴記者,家庭是個體成長的重要環境,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家庭中,權力和控制的動態常常會影響溝通和情感連接。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的父親對母親的飲食選擇採取了控制的態度。他反對孩子母親吃蛋糕卷,認為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零食,但他自己吃就沒有問題,這體現出他在家庭中扮演的絕對權威角色。這種控制行為不僅體現在言語上,還可能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父親的控制行為源自多重深層心理動機。一方面,根據心理學的依戀理論,父親可能出於對家庭安全的深切憂慮,試圖通過嚴格控制如飲食等日常行為來保護家人,但這種過度的干涉往往適得其反,不僅無法增強家庭成員的安全感,反而可能激發更多的緊張與衝突,破壞了家庭的和諧基礎。

另一方面,社會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視。在傳統家庭角色期望的影響下,父親常被賦予了保護者和決策者的身份,這種角色定位可能導致他們過度干預母親的行為,錯誤地將此視為維護家庭秩序的必要之舉。

父親的控制行為對家庭關係的破壞是全面而深遠的。它首先導致情感上的疏遠,母親可能因感受到被指責和不被尊重而與家人漸行漸遠,家庭的親密感和和諧氛圍因此受損。

其次,控制行為破壞了有效的溝通機制,使溝通變得單向和壓抑。母親可能因害怕衝突而選擇沉默,這種溝通的不暢進一步加深了家庭中的隔閡與誤解。更為嚴重的是,這種不健康的關係模式還可能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可能會無意識地習得強勢控制的行為模式,並在未來的關係中重複這種不健康的動態,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打破這一惡性循環,促進家庭關係的和諧與健康,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至關重要。父母雙方應坐下來共同協商,制定家庭規則,這一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彼此的選擇與意見,確保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見和重視。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可以逐步建立起基於理解和尊重的夥伴關係,取代過去的對抗與控制。同時,鼓勵父親採用更加開放和誠實的溝通方式表達自己的擔憂與情感,避免使用指責或命令的語氣,而是以溫和、理解的態度去交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校對 陶善工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af1011be03d2f83ed858c83f0bc3f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