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一個北京轉來的病人,高三女學生,考慮TEN(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病人年輕,病情嚴重,2月前患腦脊髓膜炎,還在治療中」「值班醫生,直接去急診等病人,確保最快速度收住院」......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工作微信群內討論異常熱烈,這位18歲的女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花季少女突發怪病,全身布滿水皰
10月14日,皮膚科王飛主任醫師第一時間詳細部署,當日下午4:30,患者順利住入病房。然而,即使是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皮膚科專家,在看到花季少女的那一刻,也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不已。
這位名叫圓圓(化名)的女孩,全身上下都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水皰,左側耳後、腋下、會陰部、腳底等部位的水皰竟有雞蛋大小,皮膚像一層薄膜貼在身體上,輕輕一碰就皺在一起。面部的水皰已經破裂,露出鮮紅的基底;嘴唇腫脹因反覆出血結了厚厚的一層血痂,稍微張嘴就血流不止;會陰部同樣腫脹明顯,每一次解便都痛不欲生。
為了減少痛苦,圓圓每天只敢喝點米湯和牛奶。滿面愁容的父母看著王飛主任,只說了一句:「來了就聽你們的!」原來,圓圓在2個月前患上急性腦脊髓膜炎,用了大量的抗生素、激素及營養神經的藥物進行治療,總算控制住了病情,可藥物的毒副作用卻讓她又患上一種叫做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EN)的疾病。
「這是一種嚴重的皮膚-黏膜反應,絕大多數由藥物引起(如卡馬西平、別嘌醇、復方磺胺甲噁唑等),以水皰及泛發性表皮鬆解為特徵,表皮鬆解面積超過體表面積的30%,可伴有多系統受累,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綜合徵等,死亡率高達14.8%。」王飛主任介紹說。
患者第一次下床
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是最嚴重的藥物過敏
入院後1小時內,在王飛主任的帶領下,醫護成功為圓圓置入PICC導管,快速建立了生命通道,隨後2000毫升的輸液源源不斷輸入體內,水電解質紊亂得到及時調整。同時,醫護人員還採取了藥物納肛降溫、止痛泵鎮痛、搬移至燒傷懸浮床等措施以減輕圓圓的痛苦。這一夜,值班護士無數次往返病房與護士站,值班醫生則直接守在床邊,確保每一項生命體徵都處於嚴密監控之下。
為了進一步提升圓圓的治療效果,10月15日,醫院特別邀請了神經內科、感染性疾病科、臨床營養科、麻醉手術與疼痛管理科、燒傷整形科、重症醫學科等眾多相關學科專家,開展多學科聯合會診。會上,專家們為圓圓制定了一套科學、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每日的創面換藥成了圓圓的徹骨之痛,也成了醫生護士的大工程。深秋,南京早晚溫差大,換藥時朱高潔醫師細心地把消毒液加熱,提前半小時打開科室專門購置的「小太陽」取暖器。換藥時,四位醫生齊上陣,準備外塗藥、輕揭紗布、消毒創面、均勻塗抹藥膏,在其精心照料下,圓圓全身的水泡不斷減少,病情一步一步穩定下來。
終於,在入院後的第7天,圓圓實現了下床活動的夢想。第14天,她全身的水皰痊癒。目前,圓圓正在中大醫院神經內科進行腦脊髓膜炎的檢查,待相關指標複查後,就可以安返家鄉了。
專家提醒,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型藥疹(TEN)是最嚴重的藥物過敏,其病情發展迅速,常常危及生命。一旦搶救不及時,死亡率非常高。因此,一旦出現藥物過敏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以便及時查明致敏藥物,接受專業救治,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通訊員 魯玲 朱嘉琪 王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夢航
校對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