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朝滅亡,中國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至暗時刻。然而有絕望就有希望,民生雖然凋敝,文學方面卻得到了新的升華。以魯迅、徐志摩、冰心等為代表的近代文學作者在亂世中用文字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可貴的精神力量。
可惜雖然同是文學巨匠,但他們彼此之間卻因為性格與文風的不同多有摩擦。比如說魯迅就是典型的「誰都看不上」,向來以批判犀利著稱,許多人都與他有矛盾。
而在魯迅討厭的這些人中,冰心最為特別,因為兩人只在公共場合見過一面,私下更是從未聯繫過,幾乎可以說是毫無交集。為何魯迅會如此厭惡她,還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諷刺她呢?兩人之間到底有何矛盾?
一、矛盾起源
1921年8月,魯迅給弟弟周作人寫了一封信,除了往常的寒暄之外,他還向弟弟吐槽了冰心,說她是個被人調戲就要上吊的女人,實在是過於玻璃心。
魯迅當時與冰心並無交集,更加不可能調戲她,為何會突然說出這樣一番話?其實魯迅的「有感而發」還是源於一次轟動文學界的表白事件。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名叫劉廷芳,是燕京大學神學系主任,他對年少成名,才思過人冰心十分欽慕,鼓起勇氣在《晨報》上發表了一首短詩《寄冰心》用以表達情意。
那個時候的文人總是大膽而奔放的,詩詞中難免帶了一些略顯輕薄的詞句,這讓情感思想上有些保守的冰心十分惱怒,當即寫了一篇《蓄道德能文章》刊登在同一篇報紙上,對其予以還擊。在文章中,冰心正面攻擊劉廷芳,明喻他道德敗壞。
這件事情在燕京大學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對於系主任和同學之間的針鋒相對十分不忍,便在其中講和,以全體師生的名義寫信給《晨報》,聲明那篇《寄冰心》並不是寫給冰心的,希望報紙可以澄清一下。
魯迅了解到事情的始末後,內心感觸頗多,這才有了跟弟弟嘲諷冰心的那句話。在他看來,冰心此舉實在是有些反應過度了,頗有些惺惺作態,實在讓他有些厭煩。經過這件事情之後,魯迅對冰心的偏見越來越深,甚至連其作品被提及都要嗤之以鼻。
二、偏見加深
1921年,魯迅受邀來到燕京大學演講,他知道冰心是現代派文學的忠實擁護者,而且就在燕京大學擔任老師,當時就坐在講台下。但他毫無顧忌,依舊言辭激烈地諷刺胡適、梁秋實等現代派作家。
明嘲暗諷一頓後魯迅還不解氣,還給自己的夫人專門寫了一封吐槽信,在信中繼續數落這群現代派作家,還十分得意炫耀自己當眾批判的戰績,看見台下冰心的吃驚表情,他就在心裡暗爽。如果冰心能夠得知這封信的內容一定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她對魯迅的針對一無所知,而且與現代派沒什麼聯繫,也沒有魯迅想像中的那麼脆弱。
1933年,杭州政府封禁了十個知名作家的文章,冰心也在其中。魯迅知道這件事情後,既好笑又不屑,寫信給好友鄭振鐸嘲諷,「冰心在內,奇極。」言外之意就是說冰心的文章還遠達不到其他作者的水平,根本就沒有被禁的資格,其中的輕蔑厭惡昭然若揭。
魯迅比冰心年長許多,就算他對冰心的行為很看不慣,也不應該如此偏見與針對,為何他唯獨對冰心如此嘲諷呢?其實兩人之間的衝突矛盾主要還是因為思想陣營的不同。
三、經歷不同
魯迅之所以看不上冰心,是因為他們兩人是完全不同的文學風格,他善於批判,善於揭露那些隱藏在深處的黑暗,喜歡藉助反諷來激勵受苦受難的人民。而冰心更善於歌頌,文章講述的都是愛與美的哲學,這與魯迅的文風是完全相反的。而兩人之所以有這樣的巨大差距,還是因為原生家庭與側重思想的不同。
魯迅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家族,父親因祖父科舉案頂了罪,不僅沒了功名,更是將家中僅有的錢財都賠了進去,這讓他鬱鬱寡歡很早就去世了,剩下魯迅孤兒寡母在親戚家艱難生活。親戚的白眼,生活的艱難,讓魯迅小小年紀就看透了世態炎涼,所以長大之後總是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喜歡挖掘探索人性黑暗的一面。
長大後去日本留學,中國的軟弱更是讓他的自尊心碎了一地,家貧國弱在他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也導致魯迅的文章多是對世人國家的毒舌批判與恨鐵不成鋼。而冰心的經歷與魯迅截然相反,她出生在一個非常有愛的家庭中。她家是書香門第,祖父學識淵博,桃李滿天下,母親更是能詩善文,與父親伉儷情深,從來沒有感情糾紛與痛苦。
她的父親雖然是一位嚴厲的將領,對她卻總是格外溫柔慈愛,從不會以家長的威嚴來壓迫他,而是以平等的姿態開導她、教育她,帶著三分寵溺七分疼愛,所以她從小就是在「蜜罐」裡面長大的。
這樣的經歷註定了她不會像魯迅、巴金這些經歷過腥風血雨的作家般批判諷刺。再加上她的啟蒙老師是泰戈爾,那位浪漫藝術的詩人與哲學家,所以她的文學作品裡面體現出來的都是包容與愛,而且是包容一切的那種博愛與大愛。
正因兩人站在彼此的「對立面」,所以魯迅的偏見極深,因為他無法理解冰心的博愛帶來的力量,認為那不過是一種感動自己的自欺欺人罷了。
結語
冰心的作品帶來的是春風拂面一般的平等博愛的力量,讓人民從渾濁的世俗中清醒過來,明白自己所思所想的目標在何處。她用自己的愛與溫柔撫慰了所有經歷殘酷現實的人民,這種博愛是讓人感動而幸福的。
而魯迅的作品是從黑暗面出發,用於揭露剖析社會的陰暗面,從而激烈人民崛起鬥爭,為了新生活與未來竭盡全力。為此魯迅甘願自己經受所有的痛苦與折磨,用決絕的血性與氣魄換來時代的未來。
雖然他們兩人的文風完全不同,但卻有一個無法磨滅的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正如魯迅自己說過的那句話,「創作總根在於愛」,只有內心充滿愛,才會向魯迅與冰心一樣寫出那樣百世流芳的作品。兩位作家同樣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