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時期,對於婚姻關係,大家基本上都是聽從父母的命令,也就是常常說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從古至今就講究一個門當戶對。
這裡所指的門當戶對不僅僅指的是物質上的,而且還要包含精神上的,因為就算有再多的財力,文化層次若是不在一個頻道,也很難求的安穩。
從古至今,在當時的人們的思想比較傳統和保守的時候,大家對於婚姻大事看的非常重要,因為婚姻在某種程度比事業還要重要,學得好不如嫁得好一直被人所流傳。
大家對於婚姻很多時候還會考慮到會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因為如果沒有前期的財富積累,後天的改變可能會比較難。
在清朝時期,大家對於考取功名還是比較嚮往的,自古以來,人人常說的達官顯貴就是說的要在朝廷裡面有個差事,最好是有個一官半職。
而對於女子的婚姻,大家也都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嫁入豪門,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即使是在有錢人家做妾也都可以,也算得上是光耀門楣的一件事。
而對於雙方的婚姻關係,一般來說,只要父母同意,基本上問題就不大了,大家對於自己婚姻的自主權是非常弱的,婚姻更像是兩個家庭的利益交換。
而且在封建社會時期,女性存在的價值基本上是男性的依託,因為從小到大,如果有錢家的小姐可能會接觸琴棋書畫,貧苦人家的女孩基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當丫鬟的居多。
而這些女孩們的唯一命運的改變,就是出嫁,儘管父母會為孩子物色好稱心的夫君,但是孩子們的個人意願其實是完全被拋之腦後的,兩個人甚至在婚前都未見過面。
所以在影視劇中,很多女孩對父母給自己挑選的夫君不滿意,甚至選擇了逃婚這樣的舉動,這樣的情況其實在封建社會也比比皆是。
而對於皇宮裡面的皇室家族,婚姻更是一場利益交換了,很多公主都被當作和親的籌碼,用來減少外敵入侵或者是減少戰爭,兩方之間,利益更多一些。
而且皇室對選人也是有極高的要求的,不管是公主或者太子亦或是皇家的其他子女,成婚對象也絕非平民百姓,而是各個達官顯貴之間的聯姻。
在封建社會聯姻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情,因為彼此之間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交換,但是在現代的話,聯姻變得非常少了。
而且從生物學的角度,近親是不能結婚的,結婚之後,生下有問題或者是有缺陷的孩子的幾率比較大,所以近親之間,很少有結婚的。
在康熙入主中原以後,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守陵,因為對待祖先的態度,直接決定了自己以後的發展,所以康熙是十分講究的。
於是他從眾多的皇親國戚中挑選了一位滿族的後裔,因為他的血統最為純正,所以由他來守陵也是比較靠譜的選擇,一來二去,康熙比較依賴他。
而這位阿塔也十分熱愛這份工作,畢竟這是皇帝給自己的御賜的差事,讓人不能推脫,而且在當時也算得上體面,能給自己的族孫後代帶來不少福祉。
於是阿塔就帶著自己的很多子女,開啟了守陵之路,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器重,逢年過節皇帝都會給他很多的賞賜,他的子孫後代也變得衣食無憂。
阿塔對這份工作也是相當熱愛,每逢走到山清水秀的地方,他便和子女們一起歇一歇,希望能得到一個落腳的地方,等他們走到了腰占村,就覺得這個地方是個不錯的選址。
於是以族為單位便在這裡聚集了起來,一來二去,人多力量大,族的力量也慢慢發展壯大,他們保持著最為淳樸的關係和最純正的血統,他們全都是愛新覺羅的後裔。
和漢族人不一樣的是,漢族人喜歡讓長子繼承家業,一般來說的話,長子對於家庭事務更有發言權,而滿族更喜歡讓最小的孩子,次子來繼承。
他們一般都是在族的領導下,開展各項活動,由於大家都是皇族的後裔,自然就帶有一些優越感,而且宗族觀念十分濃厚。
在這個家族裡,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大家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便會對家裡的長輩行叩拜禮,來表示對家裡長輩的尊敬,以及對於位置的畏懼和敬仰。
對於腰占村,大家都很好奇是如何發展的,因為畢竟經歷了這麼多年還保持原有的風俗習慣實屬不易,現在走入腰占村,基本上就相當於進入了另外一個世外桃源。
人們在這個小村落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家彼此之間都十分謙卑,過著安靜舒適的生活,和外面的勾心鬥角的世界簡直天壤之別。
而且腰占村一直保留的一個習慣就是不與外界通婚,儘管目前現在很多地方都放開了,各個民族之間也沒有很強的差異性,但是腰占村就依然還是我行我素。
腰占村的婚姻問題基本上是內部消化,很大一部分就是族內的長老為兩個方面做主,選擇有威望的長老做兩人的證婚人。
而且不與外界通婚這樣的習俗並不是一天得來的,而是從阿塔時期,阿塔當時帶著家眷還有一些親昵的平時來往的門人,在這個小村落里生活。
從清朝時期到現在,這個村子也都依然存在,而且村子裡的風土人情很多都沿用當時的,可以說是對當時的文化的一種保留,也是對他們先輩們的崇敬。
雖然說現在各個民族漢化都比較嚴重,大家也開始接受漢語學習漢文化,但是本質上還是會保留自己民族的特色,不管是能歌善舞還是一些飲食習慣,都有民族特色。
可以說,我們的發展一直是求同存異的,在不影響他人的發展下,不斷進行自己的發展,而且各個民族之間可以相互取長補短,讓自己發展更加完備,給人民提供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