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繁華的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上,有一家擁有七十多年歷史的老飯店,那就是於1928年,由董竹君創辦的,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國賓的錦江飯店。
時至今日,錦江飯店已不再單單只是扮演飯店這一個角色,它接待了超過五百名世界各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見證了無數歷史重大事件,被定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極致繁華的大飯店,談及它的創始人時,仍不禁使人惋嘆和敬佩。錦江創始人董竹君:飯店被收歸國有後曾遭受不公,96歲仍在奔走。
社會上主流的媒體,對於董竹君的評價大多稱其為「奇女子」「平凡的出生,後天的女王」,縱觀這位女性傳奇般的一生,正如她的名字一樣,竹君,竹君,如勁竹般堅韌,似君子般磊落。
錦江飯店
坐看青竹變瓊枝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仍由腐朽的清王朝統治。諸多侵略戰役的慘敗,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讓清政府背負巨額的債務,老百姓也承受著徵稅搶錢的痛苦。董竹君就出生在這樣黑暗的年代,且因為家庭貧困,他的父親無奈只能將她押給青樓,此時董竹君才12歲。
董竹君做的是「清倌人」,賣藝不賣身,可即使如此,在青樓的日子,也是她人生中一段難以被抹去的恥辱,其中受到的羞辱和戲弄,每每想來都讓她欲哭無淚。
在這樣黑暗的歲月里,董竹君碰到了一束光。她結識了革命黨人夏之時,一見傾心,鼓起勇氣逃出了青樓,之後不久便與夏之時結婚。在這段故事裡,董竹君表現出了一個女性在愛情面前的無畏,為她自己的生命點燃光亮。
夏之時
婚後,董竹君隨夏之時來到日本,在這裡,她如高爾基一樣,一頭扎進知識和文化的殿堂。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圓滿,二人一起學習,一起交流,然而故事卻急轉直下。
不知是夏之時掩藏技術過於高超,還是董竹君陷入愛情之海而被蒙蔽了雙眼,夏之時的為人並不如他展現出的這麼高尚。
1915年,夏之時奉命要去成都完成任務,臨行前,他將一把手槍交給董竹君,目的一是為了防賊,二是如若董竹君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就開槍自殺。不僅如此,他還趕緊叫來在南洋讀中學的四弟過來照看董竹君,目的竟是為了監視其一舉一動。
身為丈夫,夏之時的所作所為表現出自己對妻子極度的不信任,而此時的董竹君也就在他的監視下生活。長期的抑鬱生活令董竹君難以喘息,二人於1934年宣布離婚。
原本以為這場婚姻可以將董竹君從泥濘中拉出,走向幸福的人生。然而這棵勁竹被風雪拍打,沒有變成瓊枝,而是更加堅韌,更加明確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董竹君
歷冰霜、不變好風姿,溫如玉
錦江飯店的前身是董竹君創辦的錦江菜館和錦江茶室。當時29歲的董竹君帶著四個女兒,歷經艱難來到上海。此時的她回到這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無盡感慨湧上心頭,但是時局的緊迫,不允許她沉溺悲傷,她必須迅速尋找生存的辦法。
這時的上海是全國比較重要的地方,財閥、軍閥、租界等等都匯聚於此。離婚後最初的幾年時間裡,董竹君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典當行。離婚時董竹君不是沒有向夏之時提出訴求,但夏之時答應的好聽後來都沒有兌現。
1930年春末,她辦了個小廠,後又經高人指點從海外拉來一萬元的股資,可兩年後就因戰亂被迫停工。
1935年是董竹君目前三十多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她憑藉之前辦廠積累到的資金和人脈,創立了錦江菜館,此時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是菜館的常客,於是一年後董竹君又創立了錦江茶室,生意路走得越發順利。
對於董竹君的一生來說,這位「奇女子」身上,濃縮了近代中國女性的身影,她們都不甘屈服於命運的安排,努力掙脫封建道德的約束,成就自己。
董竹君招募原來錦江菜館和錦江茶室的服務班子,二者合併,錦江飯店正式開業。錦江飯店是董竹君心血的全部,就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有它的身影。
錦江飯店作為正式的招待場所,董竹君是不允許孩子們進出的。面對各類社會人士,除非是進步人士,其他三教九流之輩董竹君統統是在錦江飯店會晤而不會帶去家裡。魯迅先生的演講,即使知道孩子們聽不懂,她也會帶她們去,為的是讓她們接受文化的薰陶。
可就是這樣一位聰慧的母親,在面對飯店被收歸國有的時候,也是不知所措。
宿命的終結
作為一個愛國人士,在得知錦江飯店可以被列為招待國賓的飯店時,董竹君非常高興,然而她怎麼也不會想到,在這之後,錦江飯店將不會再屬於她個人。
那日她走進會議室想要開一場會議,卻發現眼前的一切都已經變了樣。這棟建築充滿了陌生的感覺,自己帶大的孩子已經被他人占有了,而這一切都是那日告訴她錦江飯店可以接待國賓的人所為。
幾十年後,當董竹君來到錦江飯店創立五十周年的現場時,她驚訝地發現自己與這家飯店的情誼已經全部被抹去!為此已96歲的她拖著年邁的身子四處奔波,為的是尋回自己之於這家飯店的回憶與過往,然而一切到頭來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1997年,欄目《讀書時間》對董竹君做專訪,向世人講述她傳奇而曲折的一生的故事。就在節目播出56分鐘後,這位「奇女子」因感冒不治去世,享年97歲。
結語
人們常說竹子是君子的代名詞,它始終挺拔,不畏嚴寒,不畏霜凍。董竹君也是這樣,她傳奇的一生向世人展現了女子不弱,女子也能有一番成就的氣概。然而人類之渺小,又怎敵時代想要加給他的痛苦和宿命。
但我們仍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去改變,讓人生不那麼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