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兒時玩伴「閏土」一生過得盡不如人意,其子孫後代完成轉變

2023-04-23     歷史述

原標題:魯迅的兒時玩伴「閏土」一生過得盡不如人意,其子孫後代完成轉變

一提起魯迅,大家腦海中不自主的就會想起讀書時期在課堂上那被老師們督促著背誦了無數遍的劉和珍君和百草園,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卻還是那個在月光下手中握著一隻大鋼叉頭戴項圈的少年郎——閏土,而在魯迅書中沒有提及的後來歲月里,閏土又過得怎麼樣呢?

家中遭遇變故,魯迅和閏土各奔東西

閏土原名叫做章閏水,他初在書中出場時,是一個滿臉帶著稚氣卻敢於在土裡翻滾,滿腦子都是稀奇新鮮想法的少年郎,無論是在雪地里捕麻雀,還是在海邊撿貝殼,閏土都敢首當其衝,這種種新鮮事兒都讓幼年的魯迅感到十分興奮,在他心目中也將閏土當成了童年時期難得的知己,而這種知己是可以跨越身份和家世的。

閏土的家人在魯迅家中幫工,跟魯迅一家人關係很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魯迅家中遭遇重大變故,他自己也遠渡重洋去往日本求學,而閏土則待在了老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攢錢娶媳婦,兩夫妻生了好幾個孩子之後,又開始為一大家子人的生計而發愁,而這正是那個年代廣大中下層中國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寫照。

被生活壓迫的閏土日夜焦慮,最終因病去世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數十年,兩個人接受的教育所待的環境畢竟大不同,等到成年之後的再度會面,閏土早已經被生活的重擔壓成了一個神情麻木寡言少語的莊稼人,初見面時的活潑與自然早已經在中國封建禮教的壓迫下被粉碎的絲毫不剩,形成了壓抑封閉自我的性格,而這種性格又反作用於閏土本身,影響著閏土的生活,使他在生活中的日子過得盡不如人意,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之下,閏土的生活條件可以想像,常常是處於勉強果腹的狀態。

1934年,天災降臨在紹興這個魯迅充滿童年回憶的地方,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而言,這意味著將奪去他們大部分人的生存機會,而閏土一家人也逃不開這一次天災,他們家的田地是租來的,可是在天災的影響之下根本無法生產出糧食,日夜焦慮的閏土在這樣的苦境之下愁出了瘡病,後來病情日益嚴重,最終因病去世,莊稼人為了莊稼辛苦了一輩子,最後還是因為莊稼間接離世,這種事例在當時的中國絕非閏土一例。

閏土的後人不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憑藉努力,最終完成華麗轉變

家中的頂樑柱一夜倒塌,對於閏土的妻兒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後來閏土的大兒子章啟生也跟著父親的腳步撒手人寰,留下妻子和兒子章貴獨自在人世苦撐。為了能夠給孩子拼出一條生路,閏土的大兒媳婦帶著孩子前往上海做工,而章貴也早早的就當起了童工,後來有個機會可以半工半讀,章貴宛如抓住了救命稻草般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機會,正是憑著這樣不放棄的精神,章貴後來從一個小童工變成了魯迅研究會的成員之一,並且還跟魯迅的兒子周海嬰成了至交好友,到了1982年,更是擔任了紹興魯迅紀念館館長一職,守護著魯迅和自己的爺爺幼年時曾待過的地方,順利完成了華麗的轉變。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73052fbe447936a353376024f1876c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