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官等级制度是是如何排的

2020-09-19     乐乐乐开花呦

原标题:唐朝的文官等级制度是是如何排的

先要说一下,文官的制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从曹魏的时候,提出了九品中正制以来,虽然到了唐朝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门阀制度和晋魏的时候也大不相同,唐朝的时候虽然有很多世家,但毕竟还都是通过正经科举出身的,根据家族的势力当官的也有,但是并不是主体,魏晋的时候。基本上只有过了这个九品中正,才能够做官,门阀子弟比寒门多很多,所以当时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但是九品的制度还是给传了下来。

在古时候,魏朝按照官员的地位高低分为九品,后来九品又陆陆续续增加了其他的官职,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用流内和流外来区分九品内外的官职。

那么具体的官职是怎么定的呢?唐朝是沿袭了隋朝的制度,即大名鼎鼎的三省六部制度。这东西你百度上就可以查到,我也就不做详细解释,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所谓的官制度也是分好几种的,有职官,有文武散官,有勋,爵之分。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颜真卿写的一篇字帖中,上面提到了几个官员的名字。其中分别是银青光禄大夫,丹阳县开国侯,上轻车都尉,蒲州刺史。除此之外还有使持节蒲州诸军事,唐代持节。在这其中,银青光禄大夫是个文散官,丹阳县开国侯是个爵位,上轻车都尉是个勋。刺史是个植观,而像什么持节就是虚职了。在这其中除了职官以外的所有名号,官职基本上都是虚职。有几个用途,要么就是表示恩宠,要么就是提升品级,要么就是增加俸禄,只有职官才是真真实实的官职。

而在唐朝的时候。在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来处理综合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的长官,并为宰相,其他的官员可以参与政务,其中中书令和侍中都是三品的官员。但是这都是事实上的宰相,在武则天的时候把官员的名字改了一下,但实际上也是换汤不换药。这些人该干嘛都是干嘛的。等到唐代宗的时候,中书令就升为二品官员。

也就是说他当时真宰相尚书令,基本上就没有,侍中和中书令也很少给人。基本上都是更下一级的官员来主持政务,基本上都是以六部尚书侍郎来兼任。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vkj0pHQBLq-Ct6CZ0g-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