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曾立下遗嘱,不准后代为自己扫墓,千年后才知他老奸巨猾

2021-04-05     乐乐乐开花呦

原标题:司马懿曾立下遗嘱,不准后代为自己扫墓,千年后才知他老奸巨猾

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司马懿

三国,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动荡不安,各路英雄豪杰揭竿而起,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因为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更加好奇。演义中的英雄数不胜数,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在众多英雄中,司马懿绝对是一个异类。

司马懿十分善于藏拙,不愿轻易展现自己的才能,所以他既没有表现出武将的豪情万丈,也没有谋士的神机妙算,但是他却成为三国之中笑到最后的人。

立下遗嘱

在他晚年时,行事更令人难以捉摸,竟立下遗嘱:

"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

除了不设墓冢外,他还告诫后代不准为自己扫墓,在《宋书·礼志》有过该事件的记载。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位高权重的人,都希望死后能有人祭拜。而且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古人讲究"国之大事,唯戎与祭",认为祭拜先祖可以保佑家族兴盛,祭拜先帝,可以保佑国运昌隆。

而司马懿作为曹魏权臣,为何要立下如此奇怪的遗嘱,不准后代为自己扫墓?直到千年之后,人们才知他老奸巨猾。

司马懿出生于河内司马氏,从小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早年间曹操便想将他收入自己麾下,不过司马懿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便一直以身体抱恙为由闭门不出。不过曹操成为丞相后,还是将其任命为文学掾。

因为司马懿支持曹操称帝,逐渐得到曹操的信任,并委以重任,他在朝中的势力逐渐增大。曹操和曹丕去世后,魏国便成了司马家族的天下。

曹睿去世后,8岁的太子继位,为了江山社稷,曹睿便命曹爽与司马懿一同担任托孤大臣。对于曹爽来说,他自然不愿意让一个外人干涉自家朝政,于是联合一大批老臣,夺走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的太尉也就成了一个虚职。

发动“高平陵之变”

正常来说,如果曹爽尽心尽力辅政,治理国家,那司马懿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只可惜曹爽志大才疏,而且好大喜功,掌权后他率领十几万大军进攻蜀国,但最后却大败而归,导致国内民怨四起。

此时的司马懿开始装病不理朝政,其实是在暗中积蓄力量以待时变。直到正始十年正月,曹芳要前往高平祭拜先祖,曹爽兄弟和亲信们一起前往。

司马懿看准了这个时机,发动“高平陵之变”。虽然他这一举动让曹爽等人措手不及,但曹爽毕竟手握兵权,如果誓死抵抗,也难分胜负。

于是司马懿便派人劝说曹爽,只要交出兵权,便可以保他荣华富贵,曹爽信以为真,就此投降。

但是没想到,司马懿竟言而无信。曹爽交出兵权后,司马懿向他痛下杀手,还灭其三族,之前的党羽也尽皆族灭,牵连人数多达5000余人,连女人都没有放过,可见司马懿心狠手辣。

司马懿太会隐藏,估计曹爽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时兢兢业业的司马懿竟然会造反。其实曹操早就察觉到了司马懿有不臣之心,还曾劝诫曹丕:"司马懿绝非等闲人臣,必然会干预咱们的家事!"只可惜后世并没有将曹操的话放在心上。

老奸巨猾

不得不佩服曹操的眼光,一直隐忍的司马懿,最后终于露出了自己的野心。“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杀了太多的曹家人,他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犯了众怒,于是老谋深算的他便立下遗嘱,不准设立陵墓,不准合葬,更不准子孙后代为自己扫墓。

司马懿这样做,就相当于把自己的陵墓隐藏起来,所以至今也无人发现司马懿的墓地,即使有人想复仇,也无计可施。不得不说,他果然是老奸巨猾。

司马懿城府颇深,善于隐藏,这也是他在三国中能笑到最后的原因。他虽然身负骂名,却为子孙后代建立晋朝打下良好基础,也算是没有枉费一番心血。

对于司马懿的一生,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哦!

(以上文字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宋书·礼志》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JRAooHgBMMueE88vBy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