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1月,平地一声惊雷,在经过近十年准备后,洪秀全依靠团营力量在金田举起反清大旗,掀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由于此时的八旗和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往往一触即溃,压根就不是骁勇善战的太平军对手。为此,咸丰皇帝只得下令各省在籍官员办理团练,利用地方武装来剿灭太平军,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曾国藩组建的湘军。1853年,在籍侍郎曾国藩组建团练,分为陆师和水师两大部分;罗泽南、王珍等也随之兴办乡勇,后则基本上归曾国藩指挥,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指挥。
在与太平军展开近12年的角逐中,湘军阵营名将辈出,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自不必多说,均是统帅级别的人物。勇敢善战,悍不畏死的猛将则为塔齐布、鲍超、李续宾这三位,其中又属李续宾最为知名;他曾攻陷武昌、九江两处太平天国战略要地,三番戏弄石达开,因功授予布政使职,后追封总督。不过,此人过于狂妄嚣张,后被陈玉成在三河镇打得全军覆没,湘军最精锐的6000老兵也全部阵亡,湘乡家家戴孝,人人披麻。
在以科举进士为第一要务的晚清,李续宾在八股文方面实在不怎样,只是一个贡生而已。不过,他却喜欢钻研地理、兵书、水利、农桑等经世之学,和湘军创始人江忠源、晚清才子左宗棠有着相同的志趣爱好。1852年,罗泽南萌生出兴办团练武装来对抗太平军之想法,于是让弟子李续宾前来协助。1853年8月,太平天国夏官副丞相赖汉英、水师大将罗大纲率领西征军主力围攻南昌,形势万分危急,罗泽南、李续宾受命前往解围,却被太平军一顿吊打,显得很狼狈。值得庆幸的是,此人虽败,但很勇猛,敢于和太平军硬扛,曾国藩颇为欣慰。
出省作战失利后,李续宾随同江忠源镇压天地会起义军,攻克泰和、万安、安福等县城,积累了不少军事经验。1854年10月,李续宾迎来了人生之转折,开始独当一面之军旅生涯。1854年6月,由于林绍璋指挥不力,西征军在湘潭全军覆没,此后不久曾天养又在城陵矶阵亡,湘军兵力直抵武昌城下。当时,武昌守城将领为石凤魁、黄在兴这两位胆小如鼠之徒,李续宾不费吹灰之力即拿下了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昌,威名远播。此后,他率领湘军陆师精锐在半壁山、田家镇两处击败燕王秦日纲,打通了前往九江的通道。由于曾国藩操之过急、指挥失误,湘军在九江、湖口、梅家洲被石达开、林启荣、罗大纲击败,太平军乘势渡江北上,第三次攻占武昌。
闻之战略重镇武昌失守,曾国藩立即让李续宾率军前往解围,配合湖北按巡抚胡林翼作战。当时,武昌守将为太平军骁将韦俊,胡林翼差点被活捉,罗泽南则在冲锋陷阵时被枪弹击中,不治身亡;罗泽南死后,所部归李续宾统帅。为了解救武昌,石达开从江西返回湖北,率领翼殿将士进攻李续宾,却因通讯不畅等原因被李续宾假冒武昌守军戏耍三次,搞得十分狼狈。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韦俊因兄长北王韦昌辉被杀而心存畏惧,无心再守武昌,于是打开城门突围而去,李续宾、杨载福等率军进城。攻克武昌后,李续宾率领万余湘军顺着长江东下,直抵九江,再战猛将林启荣。1858年5月,经过一年半的攻坚、封锁,李续宾拿下了九江,林启荣战死。
随着武昌、九江这两座战略重镇被攻破,李续宾开始心生骄横,不再把太平军放在眼里。1858年8月,李续宾利用陈玉成、李秀成猛攻浦口江北大营之有利战机,率领8000千精锐从皖南北上,连下太湖、潜山、桐城、舒城,兵锋直抵庐州70里处三河镇,气势显得十分嚣张。三河镇是太平军粮草、弹药之主要供应基地,庐州则是进取中原之必经之路,李续宾自然想拿下这两处。不过,这次幸运之神不再降临,没了围攻武昌时的“天京事变”,没了攻击九江时的石达开见死不救;这次,他遇到了太平军最骁勇之战将,英王陈玉成。
闻之李续宾围攻三河,陈玉成在浦口前线飞书守将吴定规,让其再想方设法拖延一个月,等待自己主力大军到来。1858年11月,陈玉成率大军进抵三河镇西南30里处之金牛镇,李秀成也在不久之后赶到三河镇东南25里的白石山,庐州守将吴如孝则配合捻军进攻舒城,截断湘军后路和援兵。此时,陈玉成在三河周围已经聚集十余万大军,李续宾手中则仅存6000精锐。不过,李续宾自恃兵精,不把陈玉成放在眼里,他屡次拒绝部下撤退之建议,而是下定决心与太平军在此处来一场以少胜多的歼灭战,一举成为媲美项羽之名将。很遗憾,李续宾输了,所部6000精锐全部阵亡,自己也栽在陈玉成手中,成为太平军的刀下鬼。
纵观李续宾之军事生涯,说其是湘军第一悍将也不为过,毕竟也曾戏弄过翼王石达开,连下武昌、九江这两座长江中下游战略要地。不过,李续宾太过狂妄,在局势万分不利之情况下孤军犯险,最终栽在善于搞“回马枪”的陈玉成手里。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涨知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