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诗4万多首,只有一首入选小学课本,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

2020-09-27     乐乐乐开花呦

原标题:乾隆作诗4万多首,只有一首入选小学课本,最后一句堪称点睛之笔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也是文人墨客的必修课,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直到今天,诗词仍是我们的必修课,从小学到高中,几乎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涯,这种独特既优美的表达方式,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它体现的是古人的智慧以及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情调,世界上除了汉字之外,再没有一种文字能够表达出中国诗美妙的意境,因此中国的诗词,又是基于汉字而出现。

相比于西方的诗歌,中国诗除了意境之外,同样注重形式,不论是七言律诗还是五言律诗,都讲求对仗工整,许多人认为太过注重形式的诗,是牺牲的诗的内容,可从流传下来的众多律诗中,却又许多令人拍手叫绝的意境佳句。

个人认为,中国诗虽然注重形式押韵,但只是在增加了写诗的难度,真正有才华的人写出的律诗绝对是既有意境又有内容,使人大为惊叹。

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在诗的方面墨守成规,宋代词的高度发展,也正是古人意识到律诗拘泥形式的体现,自古诗词不分家,它们都是由“歌”演变而来,因此不论是诗还是词,在古代文学中都拥有着领先的地位,众多文人骚客乐此不疲,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逃脱了诗词的吸引力,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的诗流传下来的有很多,但一般人听过的却非常少,我们一提到唐诗宋词,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杜甫苏轼这几个人,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他们的几句诗或者词来,但以提到乾隆,人们首先的概念就是清朝最有为的皇帝之一,活的最长的皇帝等等,可说乾隆写的诗,大多数人都没什么概念,甚至可能连一句都说不出来。

据统计,乾隆一生作诗4万余首,差点赶上了全唐诗,两千多位诗人的作诗的总和!有人算了算,乾隆这一辈子,平均每天得作诗一点三首,这还是按照他全部89年的时间来计算。

因此别人的诗靠的是质量,而乾隆的诗靠的是量,当然,其中也不乏精品,只是从四万多首诗中挑出精品,确实是件难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乾隆皇帝的诗的热爱,几乎眼着之物,皆可成诗,有写黄瓜,有写喜鹊的,有些风景的,种种不一而足。

但仔细想想,我们真没学过乾隆的诗?其实在小学课本中我们就学过一首,或许有些人已经忘了,诗名叫:“飞雪”,是乾隆四万多手诗中,唯一一首入选小学课本的诗,下面来欣赏一下: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单看本诗的前三句,很难将其称为“诗”,而诗的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笔,立马增添了诗趣。据说乾隆一次和臣子微服私访杭州,看到西湖的美景,情不自禁的沉醉其中,恰逢天上飘起大雪,乾隆触景生情,吟诵了此诗的前三句,可最后一句如何都想不出来,随行的臣子见皇帝尴尬,纪晓岚补充道:“飞入芦花都不见。”,因此才成了完整的“飞雪”。

中国的诗词就是这样,有严谨,也有随性,有独奏也有重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oRZIzXQBeElxlkkaJNA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