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热播剧《神探狄仁杰》一部接一部的上映,狄仁杰这位唐朝宰相的知名度已经超越了同一朝代的魏征、房玄龄等人。不过与魏、房等人辅佐千古名君李世民不同,狄仁杰辅佐的是险些篡夺李唐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可最终狄仁杰不但全身而退,还得到了朝野上下的赞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的确有才华,唐高宗时期已经名满天下
早在唐高宗李治还能坐朝理政时期,狄仁杰就凭借自己的才华,一步步从汴州判佐这样的基层官吏做起,一直升任大理寺丞,并在上任第1年就审结了多年来的积压案件,更神奇的是这些案件共涉及1万7千人,竟然无一人喊冤。唐高宗惊叹之余,任命他为侍御史,专门负责审核案件,纠劾百官。到了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候,被狄仁杰弹劾的不法官员多达上百人,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朝廷大员,但其罪行都是有凭有据,从无错漏,如此能臣,当武则天执掌大权后,自然也视为股肱。
忠正刚直,关键时刻敢于犯颜直谏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越王李贞在汝南地区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节制大军平息叛乱,随后就纵容部将大肆勒索、甚至杀良冒功。狄仁杰当面斥责张光辅,称其罪甚于李贞,愿请尚方斩马剑,取尔项上人头。事后,张光辅怀恨在心,上奏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将其贬为复州刺史。
即便对武则天,狄仁杰也多次劝谏,阻止其劳民伤财之举。据有关古籍记载,武则天曾打算修造大佛像,需化费“数百万钱”。这笔钱,不但各级官府要逐级摊派,还要天下和尚、尼姑,每日出1钱助之。狄仁杰见此次工程浩大,坚决抵制说:“既费官财,又竭人力,工不役鬼,必在役人,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来?”一番评说合情合理,武则天不得已取消了这一计划。
阻止立储武三思,确保了李氏200年传承
为彻底变李唐王朝为武周天下,武则天曾打算将其异母哥哥的儿子,也就是她的侄儿武三思立为太子。在众官不敢反对的情况下,狄仁杰出班奏道:“据我看来,现在天下的老百姓还是留恋李唐的。当年北方突厥侵犯的时候,陛下(指武则天)曾让武三思召募勇士于街市,但1个多月过去了,还没有召够1千人;后来使卢陵王(武则天之子)代替他,结果还不到10天就召募了5万人!陛下欲传国,非卢陵王不可!”
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论及立太子的事,狄仁杰再次劝谏:“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动摇了,必然会出现危险和祸乱;当初文皇帝(指唐太宗)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打下了江山,今陛下欲传位武三思,请陛下好好想一想,一个是“母与子”,一个是“姑与侄”,究竟哪个亲?”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彻底让武则天打消了易储的念头,确保了李氏一脉皇族的传承。
以朝廷大事为重,从不干涉武则天的私事
武则天晚年时期,风流秽事为朝野所不齿,有官员借此事怂恿狄仁杰上书谏言,但狄仁杰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严格将朝廷大事与武则天的个人生活进行脱钩处理。在他看来,即便武则天再怎么淫靡不堪,那都是个人小节,既不影响国计民生,也与社稷安危无关,因此始终对此类事情都不闻不问,并没有触及武则天的心理敏感处,最大限度保持了彼此的尊重,从而也就让爱才、惜才的武则天对其十分倚重,君臣相安。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iyHgIHUBd8y1i3sJV3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