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布
话说,关于三国的故事可谓是脍炙人口,很多人在餐前饭后都会对其津津有味地攀谈。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诸多著名的的人物,在说道谋士的时候,诸葛亮这个标杆性的人物一定跑不了,在整个三国谋士范畴内,他绝对属于“扛把子”般的存在。
虽说在小说里将诸葛亮神话的很严重,鲁迅先生也曾这样评价过:状诸葛近似妖,不过,要说诸葛亮也确实是有足够能力的,否则他绝对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在诸葛亮的诸多计谋中,“火攻”当属他的最爱。
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大战就是火烧博望坡,一把火将夏侯敦的10万大军给烧跑了,如果没有这次火攻,按照当时刘备的家底子,只能有束手就擒的份儿。
形象
所以诸葛亮知道扬长避短,故意设计让赵云引诱敌人,再让关、张去背后偷袭,等到敌军“就位”后,就一把火解决掉他们,令刘备头疼的难题也随一把火而消散。
诸葛亮第二次火攻是新野之战。夏侯敦战败逃走,致使曹操亲征,曹操可不是一般厉害,刘备也深知自己完全打不过曹操,只能撤退,诸葛亮也知道曹操不好惹,但仍旧给曹操等人准备了一份“见面礼”。
刘备的人撤出新野后,在城内藏有大量易燃物,曹操进城后,刘备诸葛亮早就跑得无影无踪,再加上当时天色已晚兵困马乏,曹操也没多想什么就让将士赶紧进城休整,等次日再追击刘备残余。
形象
但就在当晚,诸葛亮让斥候直接点燃大火,城内一片火海,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曹军被烧得很惨。
没办法曹操只能仓皇逃出新野城,但诸葛岂能让他轻松逃跑,于是早已埋伏好的关、张在其逃跑的路上杀了出来,曹军又再次受到重创。可以说,诸葛亮的两次火攻令他名声大振。
诸葛第三次火攻,则是非常著名的火烧赤壁,不过,这场漂亮仗的头功者却是周瑜,而且,在战前诸葛、周瑜二人不谋而合都认为火攻是最好的对敌策略。不过,在小说中最后的借东风,的确是诸葛亮的“功劳”。
形象
火烧赤壁的最终结局大家都知道,小编就不细说了,但在曹军被烧死烧伤数十万人的时候,诸葛亮却依然能做到面不改色,并没有任何“不适之处”。
赤壁之后,曹操也老实了许多,于是诸葛亮开始为刘备步步为营地打地盘,“三分天下”的雏形也慢慢地形成了,后来还辅助刘备称帝并建立了蜀汉。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仍然鞠躬尽瘁的辅助后主刘禅,为了巩固蜀汉势力完成先帝遗志,动了北伐中原匡扶汉室的心思。
但是,诸葛欲北伐南方并不安稳,以孟获为首的南蛮对蜀汉边境各种骚扰,于是,诸葛亮下定决心一定要先稳固大后方收拾了这些家伙再去北伐。
形象
诸葛亮为了对付这些南蛮兵,又不得不动用火攻,但此次用火的性质与前几次完全不同,诸葛亮一把火让3万藤甲兵灰飞烟灭,在“大胜”后,诸葛亮并没有取胜后的喜悦,而是异常悲伤并哀叹有损阳寿,都是用火,这次为何会如此哀叹呢?
前几次的火攻也是烧掉了几十万人,但即使如此,诸葛亮依然意气风发,而这次只是烧死3万敌军,为何他会如此哀叹。
小编认为原因有三,第一点,诸葛亮此时年龄已大,心理状态也不能和年轻时期相比,在前几次火攻时,诸葛亮正当年,一心想的是如何建功立业,因此,对一些事情并不会太在意。
形象
而此时的他已经年过半百,心中也有悲天悯人的思想,再从道义上讲,一把火烧掉那么多生命也确实有损阴德,在受到这样的冲击下没能控制住情绪也是正常。
第二点,诸葛亮在火烧曹军时属于“名正言顺”出师有名,因此在道义上占了个理儿,所以诸葛亮没任何心理负担。可是,南征孟获虽说是为了稳定南疆,但这也属于内斗,而且异常惨烈,3万壮丁全都灰飞烟灭,与之前相比都要不人道的多。
第三点,诸葛亮当时所处在的环境。在南征开始时诸葛亮都是在后方下命令,对于前线的惨烈他未看到,而此次火烧藤甲兵是他全权策划的,也都一直都在观看,异常惨烈的场景肯定会对一个“文化人”造成很大的视觉与心理的冲击。
形象
本文参考资料:《品三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百度百科相关词条——三国演义,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