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年号为洪武。朱元璋在家中排名第四位,家族兄弟中排名第八,因此又被叫做朱重八。在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十分的贫穷,他为地主放过牛为了谋生什么活都干过,因此这样培养了他后来能够成大事的精神和能力。
元朝末年时,政府去压榨百姓,百姓被封为四个等级,过得民不聊生,且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元朝是由蒙古族人所创立的,因此蒙古族人不需要劳动便可以享有其他民族和汉族所羡慕的财产。甚至在人身安全上,汉族特别不受到保护,如果一个蒙古人杀了一个汉族人或者是其他民族的人,根本不需要一命偿一命,仅仅需要一头驴作为抵偿就可以了。
以上的种种都在折磨着元朝末年的百姓。恰逢那时又发生了旱灾、蝗灾。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都相继去世。安葬了去世的亲人之后,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便去剃发做了行童。他边行乞边丰富自己的眼界,在这个过程中接触了大量新奇的事物。
后来民族矛盾变得更加的尖锐,朱元璋便投入到了起义军队伍中,那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朱元璋在队伍中十分的负责和踏实,得到了队里人员的一致好评。后来逐渐发展中,朱元璋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最终凭借着他的勇气与敏锐,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
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他鼓励农民积极回归农耕,奖励开垦荒地。并且组织他们大型水利设施,他还下令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这些经济作物。朱元璋经历过灾荒,因此知道灾荒对农民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他给农民许多补贴甚至是免税措施,在他的鼓励下百姓的生产生活一步步走向正轨,社会逐渐变得安定、和谐,历史上被称为洪武之治。
但是却有这样一个姓氏被朱元璋讨厌——蒲姓。其实朱元璋讨厌的不仅仅是这个姓氏这么简单而已,而是这个姓氏背后所代替的阶层。以蒲姓为代表的就是蒲寿庚。蒲寿庚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著名人物,他精通阿拉伯语、占城语等,为外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南宋时期南海的海贼十分的猖獗,仅泉州地区就发生了好多起事件。于是蒲寿庚和他的兄弟一起镇压海贼,统领海防,权利很大。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讨厌蒲寿庚呢?首先是因为在宋末元初时期,禁止海防。但是蒲寿庚去凭借着自己的语言优势,积极进行外贸上的沟通,这一行为相当于是明知故犯。蒲寿庚本身是亦官亦商的,官商合一,他凭借着自己的权力迅速发家,大规模地进行、开展香料贸易,并且通过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去夺取利益,增加自己的财富。显赫的权力和雄厚的海上实力促使蒲氏成为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蒲寿庚还做了一件事——投降元朝。蒲寿庚的投降元朝背后有一股十分厉害的势力去支持他。他们对当地的政治、经济都有很大的干预力量。蒲寿庚的投降,元朝将领抵达泉州时,擅自解开了自己所佩戴的金虎符赠送给了蒲寿庚。元世祖十分看好蒲寿庚,十分重用他。蒲寿庚在官职上一路飙升,从简单的参知政事到后来的平章政事等。
他没有把国家利益放在最前面,反而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以自己的个人利益为优先,保全了自己,却背叛了整个国家。不过他本身也不是汉族人,因此他不用为汉族所考虑。所以这是朱元璋最讨厌他的地方,在朱元璋时期时便开始计算蒲寿庚的错误了。
蒲寿庚的后代是阿拉伯汉化后的后代,其子孙不得不掩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过着逃亡的生活。泉州的蒲氏后代为了逃脱追杀,不得不将自己的姓氏改为黄氏。为了避免灭绝之焚,烧掉了蒲氏记号的大灯,重新确立姓氏为黄姓。
抛开了道德和民族不说,表面上看蒲寿庚投降元朝是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但是后来蒲氏家族便和元朝政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最后陷入了万丈深渊之中。朱元璋规定蒲家的男子全部为奴隶、蒲家的女子全部为婢女,曾经高贵的家族却在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HiYgRXUBeElxlkkawS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