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科学这个词儿,实际上是一直都没有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发展出来的科学,那么为什么中国历史有5000年?却依然发展不出来科学,而是欧洲的人先发展出来呢。
其实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科学没有自己的独立价值,科学永远依附在现实存在,而只有外在价值或者使用价值的时候。他们才会被使用,而这一依附性导致如果生产力没有巨大的飞跃的发展,科学就没有办法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而与之相反的就是欧洲,他们的科学具有独立的内在价值,虽然名义上依附于别的东西,比如说神,但是这样的依附对象本身被定义为无穷,所以在事实上也是具有独立性的。他们保证了科学可以先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在中国之所以处于长期的依附状态,本质上是因为中国没有发展出相应的意识形态。
大家都知道祖冲之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就能够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的后6位,但是为什么后来的人没有继续算了呢?原因可能就是当时小数点后6位已经满足生产力水平下的所有需要,在精确计算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没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是成年人,小孩子可能会望着天空问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一闪一闪的,成年人才不会问这个问题呢?除非这个问题能够让我活得更幸福,而在传统的中国思想中,了解一个真理并不能够让我活得更幸福,所以知道圆周率后面的第几位,是不能够成为一个目的的。
所以我们发现尽管任何的时候知识和认识知识的能力都是无穷的,但是因为它有有限的社会存在。他为这些社会存在而服务,所以它的扩张实际上是有限的。当一定阶段已经满足了特定社会所存在的量,它就不会再自动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科学往往呈片段式的状态?
但是在古希腊的时候,一群人就提出了探究世界本源的自由人根本任务,而亚里士多德更是提出了那个著名的问题,人的本性是求知。所以,在之后,求知这个思想,不依赖于生存繁衍或者统治。
而追求知识的独立价值的另一个结果,那就是知识本身。他们并没有依附对象来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自身他们的本性来进行划分的,从而奠定了当代系统化科学的基础,因为只有系统化的对世界进行把握。才能够把科学这件事情幸福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