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怎么过七夕?3首冷门《鹊桥仙》告诉你,文化氛围好浓厚!

2020-09-17     乐乐乐开花呦

原标题:宋朝人怎么过七夕?3首冷门《鹊桥仙》告诉你,文化氛围好浓厚!

牛郎织女

关于《鹊桥仙》这阙词最有名的当然是秦观的那一阙,写的古代的七夕佳节,不过除此之外,宋朝还有其他的《鹊桥仙》也写的是古代的七夕佳节。今天就和小编一起读3首冷门的《鹊桥仙》,看看宋朝人怎么过七夕吧,文化氛围实在是浓厚。

牛郎织女

1、《鹊桥仙》宋·扬无咎

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到头人事控抟难,与拙底、无多来去。痴儿妄想,夜看银汉,要待云车飞度。谁知牛女已尊年,又那得、欢娱意绪。

牛郎织女

古代的七夕是专属女性的节日,也叫乞巧节,所以乞巧是七夕最重要的活动。每到这一天,姑娘们就在夜色来临时设置香案,供奉瓜果,向织女暗暗祈祷,以期能让自己的针织技艺大幅提高。

无论是待字闺中的姑娘还是已成家的妇女都要在七夕节这天虔诚地求拜“织女”。一些新婚的女儿,祈福早生贵子;未出嫁的少女们,则祈求赐予自己以美貌,在将来能找个如意郎君。

牛郎织女

古代社会男耕女织,女子是否贤惠还是体现在居家上,尤其是针织技艺。如今这针织技艺已经几乎衰颓了,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这一,女工之类的手艺承载着太丰富的文化内涵,没人继承真是可惜了。

牛郎织女

2、《鹊桥仙·己未七夕》宋·吴潜

银河半隐,玉蟾高挂,已觉炎光向后。穿针楼上未眠人,应自把、荷花挼揉。双星缥缈,霎时聚散,肯向鹊桥回首。原来一岁一番期,却捱得、天长地久。

牛郎织女

除了乞巧,古代七夕还有“月下穿针”、“丢巧针”等各种竞技活动,这些竞技活动无非是为了检验年轻女性们的女红水平,要说古代女性的针脚工作确实不输于古代战士在战场上披荆斩棘的身段和架势。

牛郎织女

3、《鹊桥仙·丁巳七夕》宋·赵师侠

明河风细,鹊桥云淡,秋入庭梧先坠。摩孩罗荷叶伞儿轻,总排列、双双对对。花瓜应节,蛛丝卜巧,望月穿针楼外。不知谁见女儿忙,谩多少、人间欢会。

牛郎织女

七夕过后便是立秋,梧桐叶落,瓜果成熟,天高气爽的时节,女儿们欢会忙活,这种氛围如今是找不着了。幸好有这些宋词,能让我们一窥古代的七夕,遥远而美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把这些遗落的文化给捡起来。

宋朝人怎么过七夕?3首冷门《鹊桥仙》告诉你,文化氛围好浓厚!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3UY-m3QBLq-Ct6CZTw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