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此人特請陳毅收編自己的部隊,他為何如此慷慨?

2021-04-01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1940年,此人特請陳毅收編自己的部隊,他為何如此慷慨?

1939年年初,正忙於抗擊殲滅日寇的新四軍,收到這麼一則消息:國民黨108師把位於江蘇省金壇縣的茅麓公司給包圍了。不知道的旁人還以為是這裡面窩藏了日本人,或是這個公司裡通外國投靠了日本人,才惹來一支軍隊圍困他們。其實都不是,要真是這樣他們恐怕還不敢動,真相是國民黨108師十分嫉妒茅麓公司背後的大老闆紀振綱和新四軍合作,所以趁著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忙於攻打東灣和延陵暉的時機,對紀振綱下手,想好好收拾它。

中國戰場上被俘的日軍

然而,碰巧的是日本人也早就盯上了茅麓公司,所以也選擇了動手,表示堅決不讓,立即派出日軍前去武力解決這個事情。日軍一出動,國軍就跑了。就這樣,紀振綱就落入了日軍手裡。日本人很欣賞紀振綱,非要他跟著自己「享福」,脅迫他出任金壇、丹陽、潥陽、宜興、武進的「五縣剿匪總司令」。

陳毅聞訊,立馬安排人與紀振綱秘密見面,隨去的還有一封親筆信,希望他能「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信里的主要內容是:趕快離開茅麓公司,如果紀先生有興趣來我皖南新四軍處,我願意派人護送;若是想去國民黨地區,我也會派人給你踐行送你去。紀振綱看完這封信,感動得哭出聲來,但他哪個都沒有選,而是決定離開茅麓公司到上海做生意去。

紀振綱把自己的意思用信告知陳毅,並說明自己的理由:「到皖南去身體吃不消,國民黨地區不想去,我已和部下商妥,決定把部隊交給新四軍陳司令指揮。請陳司令接收改編我的部隊,以明我抗日的態度。」沒想到,紀振綱能在我、敵、頑尖銳複雜的三角鬥爭中,堅定不移地跟著抗日的新四軍。紀振綱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什麼能讓國民黨、新四軍和日軍共同另眼相看呢?這事還得追溯到紀振綱的生平事跡。

紀振綱算得上當時一個傳奇人物,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出生,祖籍在湖北英山縣六溪沖的他,父母是地道的農民,家境不富裕,卻也受過一些舊式教育,在16歲時考入縣城應試。辛亥革命時,紀振綱在漢陽組織「獨立先鋒營」,自命營長,響應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北洋軍閥當政時期,他曾任中華民國第一任副總統、第二任大總統黎元洪的高級官員,後因內部勢力的傾軋,毅然決然地離職,卸任了官職,去了南洋群島。

南洋群島的幾年,紀振綱在做生意,待到歸國時身份已是人人尊敬的華僑巨商。他來到茅山腳下,開了龐大的茅麓茶葉公司,自命經理,專門開荒、種茶、植樹和賣茶。紀振綱經營了二十餘年,其茅麓茶不僅在蘇浙地區富有盛譽,還遠銷東南亞各國。鎮江的一次評茶會上,他的茶還打敗了杭州名茶的龍井。

值此亂世,這麼大份家業,沒有自保力量怎麼行,所以紀振綱以防匪為名,建立組織了一支200多人的自衛隊。自衛隊配備了20多挺輕重機槍,還有大批新式步槍和兩門迫擊炮。可以說,紀振綱是茅山地區的實權人物,集軍隊、政客、士紳和民族資本家於一身,影響力極大,是江南地區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新四軍照

正因為如此,紀振綱才成日軍、新四軍和國民黨軍爭相拉攏的對象。日本人親近他,希望借他的影響力和自衛隊,成為自己的幫凶;紀振綱仇恨日本人,恥於做幫凶,直接拒絕了。國民黨第三戰區上層領導多次上門談判,以高官厚祿誘惑,企圖收編紀振綱的隊伍,從而控制他本人。紀振綱料到如此,因此再三推辭,不肯就範。

就連新四軍內部,也有同志說要「吃掉」紀振綱這支裝備優良的精銳部隊,從而擴張我軍的實力。陳毅表示強烈反對,並且指出紀振綱這樣的人應該是爭取抗日的對象,不是我們背地裡要「吃掉」的對象。早在1938年6月,新四軍一支隊在支隊司令陳毅的帶領下挺進蘇南敵後,一支隊著手開闢以茅山山脈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奏響新四軍東進的序曲。

陳毅對新四軍參謀處的同志這樣講:「現在幾方面都在拉紀振綱,如果他投靠了鬼子或國民黨,對我們的抗日鬥爭威脅很大。必須抓住時機,千方百計把他爭取過來。」

孟良崮戰役打響前,陳毅(左一)、粟裕(左二)親臨前線視察炮兵陣地

參謀處的同志覺得紀振綱是個老油條,很不好說話,最後陳毅只好親自上陣,去做紀振綱的工作。他親筆寫下一封信,派人送到茅麓公司給紀振綱,邀請紀振綱到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相會。紀振綱收到信很是糾結,思前想後,覺得陳毅信中很尊重自己,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而且自己相信新四軍的人品。紀振綱選擇赴約,他坐上轎子,帶著一群衛士,沿著崎嶇的山路朝位於三茅峰的一支隊司令部去。

陳毅到門外迎接紀振綱,兩人寒暄了一番,紀振綱送上兩挑鐵聽茶葉和一挑專用來泡茶的天水等禮物。落座後,紀振綱和陳毅交談起來。紀振綱看起來有些緊張,還有著戒備心理。陳毅開門見山,講述了新四軍的抗日理念:儘可能團結所有力量到抗日行列中來。聽完,紀振綱緊張得有些不知道說什麼,愣住一會,開始顧左右而言茶葉。紀振綱找到茶葉話題,滔滔不絕地講;陳毅認真聽著,等到紀振綱講完,一面稱讚紀振綱公司的茶好水好,另一面開始談論起茶道。

這番話讓紀振綱的戒備心理和緊張情緒基本消除,聊著聊著又轉到抗戰事宜。陳毅說:「先生不願做亡國奴,武裝自衛,我欽佩先生的民族氣節。」紀振綱連忙接道:「陳司令過獎了,鄙人志在經商,無心捲入軍界。來去自由,不受約束。」陳毅開始說起自己的心裡話:「日寇侵吞中國的虎狼之心國人皆知;國民黨消極抗戰,大家心中早已有數。先生想潔身自好,自由經商,走中間道路,恐怕時局不允許。我們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到茅山的宗旨是打日本鬼子,希望先生能和我們攜手團結,互相合作。」

年輕時候的陳毅

紀振綱知道陳毅所言不假,是眾所周知的事,也打開心房說出有些懷疑和悲觀的真心話:「國民黨把你們新四軍推到日寇的鋼刀之下,你們雖然紀律很好,但人少槍少,裝備太差,憑你們這些人能打敗日本鬼子?」紀振綱接著說「抗日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本分啊」,表明了態度,表示自己不會做漢奸,也不想做亡國奴,會支持抗戰的,不過自己有這麼大的公司,有很多顧慮。

第一次見面談話就聊到這一步,可以說很不錯了。臨走前,紀振綱向陳毅討要「墨寶」。陳毅欣然應允,便到房間提筆鋪紙,寫下「一覽眾山小,豪唱大江東」十個大字。陳毅的書法剛勁有力,又清秀流利,紀振綱看得很入神,由衷稱讚陳毅是「上馬知征戰,下馬善書文」的儒將。

為了打消紀振綱對新四軍信心不足的顧慮,從而達到拉攏的目的。陳毅走了兩步棋,一是連同粟裕籌劃打好江南第一仗,二是陳毅親自登門拜訪紀振綱。江南第一仗——衛崗斬土井,打得很好很漂亮,陳毅高興地寫下了一首詩,名《衛崗初戰》:「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而在後來,陳毅曾三次親自登門拜訪紀振綱。

紀振綱在與陳毅的交談中受益匪淺,了解到共產黨的思想,從陳毅身上看到共產黨人光明磊落的胸懷和待人真誠的品格。看到新四軍的紀律、戰士們各自的關係和對群眾的作為後,更是由衷說道:「你們新四軍稱得上是『王者之師』呀!」期間,陳毅還派出一支隊的文工團到紀振綱的自衛隊演出,讓兩支部隊聯誼開心,紀振綱底下的一名軍官都感慨:「三國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身。如今,陳司令三顧『茅麓』,請紀司令合作,真是難得一片誠意啊!」

1938年7月7日,在陳毅組織籌備下,金壇、丹陽、鎮江、句容4縣抗敵委員會總會在寶埝成立,紀振綱當選為主任。說是抗敵委員會,其實是四個縣的軍政權力機構,基本取代國民黨在四縣的政府。江南抗日的大旗,終究是被陳毅率領的新四軍扛起,而紀振綱也被順理成章拉到新四軍這邊。此後,紀振綱一心一意為新四軍辦事。

例如當新四軍缺少西藥治病醫人,紀振綱就想方設法替新四軍到上海募捐採購西藥,再從上海運到茅山。有一次鬼子大部隊到茅山地區進行掃蕩,紀振綱得到消息後親自趕到新四軍駐地告訴陳毅。陳毅因此做好周密的部署,輕鬆粉碎鬼子的掃蕩,後來還奇襲新豐車站,一連打了好幾個大勝仗。

新四軍舊照

禮尚往來,紀振綱這樣幫助新四軍,新四軍自然投桃報李,應紀振綱的請求,剿滅了兩支與紀振綱有大仇的殘匪。這不僅為民除了害,還還了紀振綱的人情,使得紀振綱高枕無憂了。一次次行動中,雙方關係和感情越來越好,紀振綱的自衛隊甚至主動幫新四軍站崗,擔任起警備工作。1938年的冬天,大部分新四軍將士都沒有棉衣穿,陳毅派人去找紀振綱幫忙;紀振綱帶頭召集數十位鄉紳,為新四軍募集來近5000套暖和的新棉衣。

之後就出現國民黨軍和日軍相爭一事。紀振綱把自己的自衛隊託付給了新四軍後,陳毅將其改編和訓練,最終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這支自衛隊的隊長李安邦,還一路做到營長、副團長。紀振綱到達上海後,與我黨一直保持著一定的聯繫,也繼續從事著抗日工作,乾了不少實事。直到抗戰結束後的1946年,紀振綱病逝上海。

新四軍成功將紀振綱爭取過來一事,被廣為宣傳,在江南地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得一大批開明的地主和士紳主動接近新四軍,為新四軍提供物資和便利。甚至當地不少國民黨區長、鄉長,及各個游擊隊,紛紛向新四軍靠攏。就這樣,陳毅帶領新四軍一支隊一團、二團兩個團在茅山地區站穩腳跟,成功開闢以茅山山脈為中心的抗日民族根據地,朝著黨中央下達的指示——「抓緊時機,猛烈發展模範根據地,擴大新四軍的影響」前進。

新四軍將士們的珍貴合影

陳毅元帥和紀振綱的來往,是抗日戰爭、民族危難期間,民族統一戰線的具體表現,也是有志之士共赴國難的生動事跡。像紀振綱這樣默默付出的人,在抗日戰爭期間有許多許多,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沒有,但歷史記住了他們貢獻,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日子的越過越好是對他們貢獻的最佳旁白和註解。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tw/YA5riXgBMMueE88vn0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