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奇案:為一文錢爭吵,兩個母親喪命,一樁荒唐案子,發人深省

2021-04-03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明代奇案:為一文錢爭吵,兩個母親喪命,一樁荒唐案子,發人深省

明朝時期,江西省浮梁縣景德鎮上有邱、劉兩戶人家,邱家主人叫邱乙大,劉家主人叫劉三旺,兩戶人家的主人都在窯廠里做工。兩戶人家隔著三個大門,雖然不是知己故交,也不是世代交好,但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從來也沒有紅過臉。

邱劉兩戶人家各有一個兒子,邱家的叫長兒、劉家的叫再旺,邱家的孩子十歲,劉家的孩子小九歲。邱長兒和劉再旺兩個小孩子的友誼,比兩家父母的關係更為親密,經常在一起玩耍。過年發了幾文壓歲錢後,兩個小孩就賭起輸贏來了。

一天中午,天空中忽然烏雲密布,冷風一陣陣吹來,邱長兒的母親楊氏突然肚子痛,於是拿出一文錢讓他去鎮上買點姜來,泡薑湯喝祛除寒氣。邱長兒拿了錢才走出家門,就遇到了劉再旺。劉再旺要拉著邱長兒去賭錢,邱長兒說他只有一文錢。劉再旺又問邱長兒去哪裡,邱長兒說要去買姜給母親熬水喝。劉再旺說一文錢也是錢,也可以玩一局啊。

劉再旺拉住邱長兒不放,他說:「你我雙方拿出一文錢,兩文錢丟在地上,都是背面你就贏,都是字面我就贏。你感覺咋樣?」邱長兒還是不肯,他說萬一自己輸了,拿什麼去給母親買姜?劉再旺趕緊說這個不要緊的,萬一邱長兒輸了的話就借給他一文錢去買姜,以後再還給他就是。劉再旺一再勸說,又聽說可以借錢給他買姜,於是便心動地答應了。

兩個小孩各拿出一文錢來,他們把錢用食指和大拇指夾住,大喊一聲「放」就丟在地上去,兩文錢在地上骨碌碌轉一圈後停下來,如果是背面就是邱長兒贏,如果是字面就是劉再旺贏。結果一番賭博下來,邱長兒運氣非常好,一連贏了十二次。邱長兒贏了十二文錢,歡喜得笑容滿面,拿起錢就要走。

結果劉再旺輸紅了眼睛,不肯放他走。邱長兒說他要忙著給母親去買姜,說好了的只玩一會兒,怎麼現在又變卦了?劉再旺心急耍起無賴來了,他說要走可以,但是得把他輸了的錢還給他,邱長兒用一文錢騙了他那麼多錢,怎麼可以一走了之?

邱長兒一聽生氣了:「這些錢是我贏來的,又不是從你手裡奪來的,你怎麼如此不講理?」劉再旺橫豎不讓邱長兒走,索性把兜里的三十多文錢都拿了出來堆在地上,說他輸完了這些錢才准邱長兒走。邱長兒無可奈何,只得再同劉再旺玩下去。

這一次賭下來,劉再旺不僅贏回了十二文錢,還連邱長兒的那一文買姜錢也贏走了。此時,邱長兒哀求劉再旺借他一文錢去買姜,劉再旺卻不肯借了。劉再旺還故意蹦蹦跳跳地在邱長兒面前撒歡氣他。邱長兒氣得落淚,衝上前去扯住劉再旺就打。

二人廝打之時,邱長兒之母楊氏見兒子久久不回來,於是出門張望,只見邱長兒和劉再旺廝打在一起,於是便罵邱長兒:「你這個該死的,讓你去買姜,你卻在這裡打架,你還不放手!」楊氏喝止之下,正在廝打的二人都同時住了手。

楊氏問邱長兒買的姜在哪裡?邱長兒指著劉再旺說,買姜的一文錢被劉再旺奪走了。劉再旺馬上爭辯說那一文錢是邱長兒輸給他的,根本就不是什麼奪走了。

小孩子賭錢發生糾紛,這種小事情經常會發生,楊氏作為家長本不該就此計較,別說是輸了一文錢,就是輸了幾十文錢也只能罵自己的孩子不該賭博,批判教育一番就是了。可不知道楊氏是怎麼想的,竟然開口罵起劉再旺來了,她罵劉再旺騙邱長兒的錢,小小年紀就不學好。邱長兒見母親幫忙,上前揮舞拳頭把劉再旺打倒在地,搶走了一文錢。

劉再旺從地上爬起來,哭著跑回了家裡,劉再旺的母親孫大娘見兒子哭著跑回家中,便問他怎麼回事。劉再旺說他和邱長兒賭錢,邱長兒輸了一文錢卻耍賴,邱長兒的母親非但沒有說他,反而罵他欺騙邱長兒的錢,把那一文錢搶回去了,還打了他一拳。

孫大娘也不是一個明白人,她若是一個明白人的話,就該好好教育兒子一番,今後不准再賭博,那一文錢本身就來路不正,如今邱長兒把錢搶回去,也沒有什麼可惜的。但是孫大娘是一個性情暴躁的人,做什麼事情都吃不得半點虧,平時與人吵鬧,一定要把對方罵倒不可。孫大娘聽了兒子一番哭訴,頓時火冒三丈:「什麼?搶了人家的錢,還敢打人?我去找他們算帳,否則老娘咽不下這口氣去!」

孫大娘拉起兒子劉再旺就走,興沖衝來到楊氏家門口便開罵:「長兒,你快給老娘出來!你搶了人家的錢還打人。你若是沒有錢花,就跟你娘要好了,你娘有許多野漢子,還愁沒有錢用嗎?」孫大娘越罵越凶,最後連潑婦、淫婦等粗話都罵了出來。楊氏在家中聽得真切,但由於她先前罵了劉再旺,兒子搶錢時她也沒有阻止,因此自己覺得理虧,所以躲在屋裡,沒有還一句嘴。

當天晚上,邱乙大從窯里回來,見到孫大娘罵得如此難聽,妻子楊氏躲在屋裡一聲不吭,於是懷疑妻子真的與人私通,有把柄在人手裡所以不敢還嘴。邱乙大覺得無臉見人,便低著頭裝作沒有聽見,灰溜溜匆忙走進了屋裡。

楊氏見丈夫回來,正要向丈夫訴苦,誰知邱乙大性情冷淡不予理睬,只顧著自己喝了幾大碗悶酒。到了夜深人靜之時,他便開始盤問楊氏,讓楊氏老實交代她私通的野漢子是誰。楊氏聽了丈夫的話,猶如晴天霹靂,嚇得半天說不出話來。邱乙大見妻子不說話,惱羞成怒地打了楊氏兩記耳光,並罵楊氏敢偷漢子卻不敢說出來。楊氏無奈,只好把白天發生的一切告訴了邱乙大。

誰知道邱乙大根本不聽,他認為楊氏肯定有事瞞著他,既然是因為小孩子賭錢吵架,為什麼楊氏不和孫大娘爭辯?就算是她先前的做法有什麼不對,那也不能任由別人如此辱罵。如果不是因為心虛口軟,為什麼躲在家中不還一嘴?

邱乙大越想越氣,於是對楊氏說:「如果你說的是真的,你今夜就弔死在她門上,方能表你的清白,也洗清了我的醜名聲。明天我就去縣衙告她,為你鳴冤雪恥。」

邱乙大說完便丟給楊氏一根麻繩,楊氏此時已經怒不可遏,撿起麻繩就推開門出去了。邱乙大也不去阻攔,任由妻子摔門而去。

第二天一大清早,邱乙大酒醒後不見楊氏,想起昨晚說的話,不由得慌張起來。他想楊氏一定是去劉家找孫大娘爭吵去了,於是趕緊穿上衣服去劉家找人。邱乙大到劉家之後,問劉三旺和孫大娘夫婦要人,劉家夫妻二人覺得莫名其妙。邱乙大見劉家夫妻不肯交人,於是在劉家裡里外外翻了一個遍,卻根本找不到楊氏的身影,最後氣急敗壞地拉著劉三旺夫妻去衙門報官。

在縣衙里,邱乙大狀告劉三旺夫妻殺死他的妻子楊氏,劉三旺夫妻殺人之後毀屍滅跡,請縣令老爺判處劉三旺夫妻死刑。孫大娘見邱乙大狀告自己,便與邱乙大爭吵起來。邱乙大已經氣紅了眼,一口咬定就是孫大娘辱罵楊氏,後來楊氏又去找她理論被孫大娘夫妻殺害。

邱乙大越說越離譜,並且找來證人證明孫大娘昨天辱罵了楊氏。孫大娘見有人指認自己罵了楊氏,心急之下跌倒在大堂之上,一口氣上不來,死在了公堂之上。

縣令見孫大娘氣死在大堂上,便讓劉三旺取保候審,讓他先回去把孫大娘安葬了,自己帶著人去景德鎮調查一番。縣令很快就查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後果,便開始尋找楊氏的下落。但是接連尋找了兩個多月,也不見楊氏的蹤影。縣令思考了一番之後,想到了一個辦法:

縣令讓人在景德鎮貼了一張布告,上面說凡是知道楊氏下落的人,故意隱瞞不報的將嚴懲不貸。對於積極上報線索的,將給予重獎。布告寫好之後,縣令讓人下發到各鄉鎮、街道去尋找。布告發下去一段時間後,終於有一個老者帶著兩個年輕人來報案了。

老者姓王,這兩個年輕人是他的兒子。王姓老者是邱乙大家的鄰居,兩家相隔一條小道。原來,那天深夜楊氏與丈夫邱乙大吵架之後,拿著繩子氣沖沖走出了家門。她一時氣昏了頭腦,原本該朝東走的,卻一路走過小道來到了第四家門口。這西邊的第四家就是王家,楊氏在黑夜之中不辨方向,以為這裡就是劉三旺家,便把繩子搭上去上吊自殺了。

王老漢半夜起來上廁所時,突然發現有一個婦人弔死在自己家門口,頓時嚇得不輕。王老漢深怕此事牽連到家門,於是趕緊叫醒兩個兒子把屍體放下,然後用一床蓆子裹住悄悄抬到荒郊野地里埋了。

埋葬了楊氏屍體後,王家人一直惶惶不安。直到縣裡發出布告到處尋找楊氏時,他們才知道原來那個婦人就是楊氏。縣令已經申明發現楊氏下落有賞,隱瞞不報要嚴懲,於是王老漢這才帶著兒子們來報案。

縣令聽了王家父子之言,讓衙役們跟隨王家父子去找到了那處荒地,從荒地里深挖下去,果然找到了楊氏的屍體,經過仵作驗屍查證,楊氏的確是自縊身亡。

縣令見此案真相大白,於是便訓斥了邱乙大不問青紅皂白逼死妻子,又訓斥了劉三旺管教妻子不嚴,致使其妻辱罵欺凌成性,無事生非惹出禍端,間接害死楊氏,又訓斥了王家父子隱瞞屍體不報,為保全自身私自掩埋屍體。

此案雖是誤會造成,但若邱乙大能多了解一下妻子,楊氏和孫大娘能多明事理一些、少縱容和遷就自己孩子一些,也不至於造成兩家家破人亡的悲劇。

一文銅錢,害死兩條人命,毀了兩個家庭。這值得嗎?這根本就不值得。做人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擔待,多一分自省。吃點小虧又能怎麼樣?做人要大度一些,要寬容一些。這真是一件荒唐的案子,至今思來發人深省。縣令感慨此案,於是便寫了一首詩勸誡後人:

滴水引得風浪起,分文造成命歸西。

勸君遇事莫計較,大度寬容能延年。

參考文獻:明馮夢龍·《醒世恆言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sg/suBnlngBDlXMa8eq0a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