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後,金國為什麼不趁機滅了剛建立的南宋?

2020-10-08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靖康之變後,金國為什麼不趁機滅了剛建立的南宋?

靖康之變後,金國為什麼不滅了剛建立的南宋?

文/炎炎談歷史

靖康二年二月丙寅日,北宋滅亡,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貶為庶人,強行脫去二帝的龍袍。三月,金軍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然後押解徽欽二宗及宗族、大臣等五千餘人,加上各行業的能工巧匠等,總共不下十萬人,返回金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

金軍走後,留下張邦昌做這個偽皇帝,張邦昌知道自己做不了皇帝,又不敢得罪金國,所以知道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後,趕緊讓位。

趙構幸免於難

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宋欽宗趙恆的弟弟,南宋的首任皇帝。

趙構,說起來比徽欽二宗有氣節,當初金兵第一次包圍汴京之時,趙構不畏生死,自請前去金營議和。當時,正巧趕上宋朝的勇猛之士姚平仲,想趁夜捉住金國元帥,於是當晚偷襲金軍營地。

金國遷怒於趙構,同去的張邦昌嚇得伏地大哭,而趙構卻一副視死如歸的氣勢,金國上下都認為趙構是宋朝送去的假皇子,要求另換人質,宋朝又換了五皇子趙樞前去金營。

經過這件事,趙構受到朝野的一致肯定,第二次金兵圍開封城,他奉命再次出使金營,這次中途被勸阻下來,所以才沒有被俘虜。趙構被授予兵馬大元帥,集結兵力,率兵救援京師,金人聽聞後怕被切斷退路,所以匆匆帶著俘虜的隊伍撤退。

靖康之變後

靖康之恥後,趙構稱帝,賜死了張邦昌。可是他卻是內憂外患,建炎二年,金兵再次兵臨山東,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等發動兵變,後來韓世忠等人起兵勤王,趙構才得以復辟。

經過這許多的劫難,趙構的獨子卻因驚嚇過度而死。

金國屢屢來犯,又被亂臣所逼,趙構心力交瘁,變得膽小如鼠,他對於抗金戰爭不做任何部署,只一味派使臣向金國乞降,哀訴自己在南方的處境。

金兵再次南侵

但是並沒有換來金國的同情,九月,金兵渡江南侵,趙構帶領臣僚繼續南逃,逃至寧波、舟山、浙江。金兀朮緊追不放,後來韓世忠率領八千兵馬將金兀朮被困黃天盪,最後,金軍用火攻,火燒宋軍船打開缺口,狼狽北返。

金軍又在南京被岳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岳飛通過北伐奪取了偽齊政權控制的土地,收復建康。

屈辱求和

直到建炎四年,金兵撤退,趙構在杭州建立行都。趙構因為擔心宋欽宗回朝繼承皇位,又害怕軍人得勝回朝專橫難制,而且朝廷財政不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回朝。

趙構任用主和派的秦檜,紹興十 一年,解除岳飛、韓世忠等大將的兵權,向金表示議和的決心。遂同金朝簽訂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每年上貢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送給金統治者的正旦、生辰等的賀禮也「以巨萬計」。換來南宋二十年的安穩。

二十年後,宋金陳兵邊境,但是今夕往日,金國內部矛盾頻發,金國的北方草原蒙古人強大起來了,金國失去南下的資本。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sg/9CClB3UBeElxlkkalEg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