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更不公平,為何只會拉攏考上狀元的寒門學子,而不去頂替

2020-10-20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古代科舉更不公平,為何只會拉攏考上狀元的寒門學子,而不去頂替

最近,一個消息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場地震。二十多年前,身為貧困學子的苟晶,高考之後,卻被別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寒門學子苦讀十幾年時間,辛辛苦苦獲得的勞動成果,就這樣被人奪走,這實在讓人感到心寒。古代也有類似高考選拔人才的考試,就是科舉。但是科舉卻比高考還要不公平。

01科舉制度的不公

科舉無疑是給寒門學子一個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走向高層,就如同今天的高考對於寒門學子來說一樣,都極為重要。如今,這個相對公平的社會,都有人用作假的方式頂替名額上大學,那麼在古代,貴族掌握大部分權力的時代,難道沒有人頂替寒門學子的狀元名額嗎?

令人奇怪的是,的確沒有,他們最多只會拉攏狀元,加入自己的派系。古代雖然有法律,但是權勢滔天的貴族,能夠控制大部分的社會資源,按理來說,頂替一個狀元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為何沒有人敢這樣做呢?

科舉制度與現代高考當然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如果從嚴苛程度來說,肯定是高考更勝一籌。只要是考試,都無法避免作弊的情況,高考如此,科舉也不例外。而且科舉作弊肯定比現在的高考作弊要容易很多,許多有錢的商人以及達官貴人等,都會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勢以及金錢,來讓自己選中的人順利上位,而且他們的作弊手段也多種多樣,比如賄賂主考官、帶小抄、請槍手代考等等。

雖然說,作弊被發現的後果非常嚴重,很可能被殺頭,但是總是有人為了利益不惜冒巨大的風險,甚至有時候,這種作弊的方式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然而,即便如此,也沒人敢冒名頂替狀元。

02為何沒人頂替狀元

之所以如此,第一點是由於狀元首先要經過殿試,而殿試就要與皇帝見面,根本無法冒名頂替。當然,這其實也並不是問題,只要在殿試之前將人換掉,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有一點是那些權貴們不敢冒名頂替的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冒名頂替的懲罰。

冒名頂替如果被發現,那麼等待他的就是株連九族。這個刑罰可不是開玩笑的,一般人根本沒有資格被株連九族,而一旦獲罪,那麼必將血流成河。所以,即便是那些貴族再囂張,也不敢頂替狀元的名額,畢竟這種事一查就知。

當然, 儘管不頂替狀元,很多權貴也會想辦法去拉攏他們,畢竟狀元一般都前途無量,如果將其拉攏過來,未來或許能夠有很大的回報。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xiYoRXUBeElxlkkaWy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