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關羽張飛趙雲等五虎將,與張遼等人比,是不是被高估了?

2020-09-23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三國時期關羽張飛趙雲等五虎將,與張遼等人比,是不是被高估了?

三國時期各國都有所謂的名將,魏有五子良將,蜀有五虎將,吳有江東十二虎臣。

若論名氣肯定是五虎將最大,哪怕沒讀過三國書籍的也知道他們的名字。五子良將應該就屬於稍微了解三國歷史才能說出來的。但說到江東十二虎臣,估計除了三國鐵粉,估計人名都說不全,甚至一個都不知道。

五虎將的名聲都是民間傳來的,畢竟史書上只有五子良將,而無五虎將啊。

這篇文章不是介紹江東的,而是五子良將與五虎將之間的對比,主要以裴松之註解的《三國志》為主要參考書目。

五子良將——張遼

一歸降曹操便被封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後來又隨夏侯淵破昌豨。張遼在跟隨曹操平定河北袁氏勢力的時候,與烏桓交戰。烏桓單于蹋頓被張遼斬殺。

赤壁之戰,張遼不曾參與,帶著七千兵馬守衛合肥。赤壁之戰後,孫權率兵十萬圍困合圍,張遼以800人殺敗孫權,更是在孫權撤退的時候再次出擊,差點抓住了孫權。

張遼一戰成名,也是這一戰後,曹操拜張遼為征東將軍(征東與前後左右地位差不多,職位不同罷了,孫權因為一直守合肥,所以掛著征東將軍的名號更好些),張遼正是進入頂級將軍之列。等到曹丕繼位,再次封賞張遼,拜其為前將軍。

張遼死後的諡號為剛侯,」強毅果敢曰剛、致果殺敵曰剛「。

五子良將——樂進

樂進不是智將,他在歷史上是一員猛將。比如早期與呂布戰,「皆先登有功,封廣昌亭侯」,能獲得先登之功的都是猛將。包括攻打袁譚,樂進也是「先登」。

樂進沒什麼大的功績,原因正是上面說的「猛將」,也就是說曹操指哪,樂進上去干就是了。不過樂進也因為作戰勇猛,最後被封為右將軍,也算是進入了頂級將軍行列。

于禁諡號為威侯,「猛以剛果曰威,猛以強果曰威,強義執正曰威」,從這個「威」字也可看出其定位還是一員猛將。

五子良將——于禁

于禁這個人,在曹操時期是絕對的主力,也是五子良將中投靠曹操最早的。宛城之戰獨自斷後,救了曹操。官渡之戰,抵抗袁紹,為曹操撤退贏得了時間。

于禁是曹操放心將自己後背託付的人,也無怪曹操封于禁左將軍,假節鉞。但是由於于禁在襄樊之戰中,被關羽擊敗最後投降,成為了一生的污點。

曹丕雖然「看不起」于禁投降關羽,但對其子孫還算不錯,讓其繼承了于禁的官爵。于禁的諡號為厲侯,「扶邪違正曰厲、不思忘愛曰刺」,可見曹丕是真的恨于禁啊。

五子良將——張郃

張郃在曹操一朝,一直是夏侯淵的副手,因此他也是五子良將中升官較慢的。畢竟有了功勞肯定是首長拿大頭啊。

在夏侯淵死後,張郃開始獨自帶兵。到了曹丕朝才被封為左將軍,成為頂級將軍,比張遼、樂進、于禁都晚。張郃屢次與諸葛武侯交手,最後被飛矢擊中而死。有的說諸葛亮為了殺張郃,專門製作了諸葛弩。可見諸葛亮對張郃的忌憚。

張郃諡號為壯侯,這個「壯」是個普通的美諡,徐晃、許褚、龐德等都是這個諡號。

五子良將——徐晃

徐晃的功勞中有「破顏良」、「破文丑」,這在其他人的傳記中沒有記載。這說明徐晃應該是破顏良、文丑的主將。徐晃也是因此功績被拜為偏將軍。

若說徐晃有名的戰役,便是擊敗了關羽。關羽圍曹仁、擒于禁、斬龐德可是嚇壞了曹操大軍。徐晃奉命前去支援。徐晃小心謹慎步步為營,總算是擊敗了關羽,挽救了曹魏的一大危機。曹操高興地直夸徐晃:「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有周亞夫之風」。

徐晃進入頂級將軍行列也比張遼、樂進、于禁晚,是在曹丕登位後被拜為右將軍的。不過徐晃活的也久,一直活到了明帝時期。

徐晃的諡號也是壯侯。

五虎將的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與五子良將來比,拿出來的戰績就少了。除了關羽,其他四位都拿不出獨自領兵的戰績(馬超從歸降劉備後算起)。不過這不是其他四位能力差,而死劉備崛起的太晚。

劉備自己拿的出手的大戰也就一個益州之戰、一個漢中之戰,這倆都是劉備自己帶兵打得,其他人露臉不多。

但關張的勇猛是做不得假的,在三國隨後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很多大將都被稱為「關張再世」。比如檀道濟、劉遐、蕭摩訶等人,這些可都是帶兵打仗的一把好手。把這些比作「關張再世」,肯定不僅僅是武力,而是帶兵的能力。

若單論《三國志》五子良將的戰績是高於五虎的,誰讓人家曹操成事早呢,手下的五虎有足夠多的「野怪」給他們提戰績。

關羽的襄樊之戰,一戰」震驚華夏「;張飛獨斷長坂坡、擒嚴顏足以說明其有勇有謀;馬超不用說了,涼州鐵騎讓曹操多頭疼?黃忠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多次」先登「,其勇武不弱於樂進;至於趙雲漢中之戰、第一次北伐更是說明了趙雲能帶兵、能戰鬥,只是沒機會。

五虎啊,只是比五子缺個機會罷了!

劉備自己「逃亡」了一輩子,等到他成事了,手下的大將不是老了,就是三國的局勢穩定,沒什麼機會刷野怪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趙雲就60了(三國演義稱其70歲),第二年趙雲就去世了,也沒時間刷戰績了。

或許正是因為歷史上欠五虎一個說法,民間才把五虎的名聲傳了出去。到了現如今,去問問路人,估計十個裡面得有八個聽過五虎,至於五子良將是誰?愛誰誰。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hRAluXQBd8y1i3sJUfw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