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赤壁面不改色,但為何火燒3萬藤甲兵卻說自己損了陰德

2021-03-09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諸葛亮火燒赤壁面不改色,但為何火燒3萬藤甲兵卻說自己損了陰德

文/紀布

話說,關於三國的故事可謂是膾炙人口,很多人在餐前飯後都會對其津津有味地攀談。在《三國演義》中也有諸多著名的的人物,在說道謀士的時候,諸葛亮這個標杆性的人物一定跑不了,在整個三國謀士範疇內,他絕對屬於「扛把子」般的存在。

雖說在小說里將諸葛亮神話的很嚴重,魯迅先生也曾這樣評價過:狀諸葛近似妖,不過,要說諸葛亮也確實是有足夠能力的,否則他絕對不可能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在諸葛亮的諸多計謀中,「火攻」當屬他的最愛。

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次大戰就是火燒博望坡,一把火將夏侯敦的10萬大軍給燒跑了,如果沒有這次火攻,按照當時劉備的家底子,只能有束手就擒的份兒。

形象

所以諸葛亮知道揚長避短,故意設計讓趙雲引誘敵人,再讓關、張去背後偷襲,等到敵軍「就位」後,就一把火解決掉他們,令劉備頭疼的難題也隨一把火而消散。

諸葛亮第二次火攻是新野之戰。夏侯敦戰敗逃走,致使曹操親征,曹操可不是一般厲害,劉備也深知自己完全打不過曹操,只能撤退,諸葛亮也知道曹操不好惹,但仍舊給曹操等人準備了一份「見面禮」。

劉備的人撤出新野後,在城內藏有大量易燃物,曹操進城後,劉備諸葛亮早就跑得無影無蹤,再加上當時天色已晚兵困馬乏,曹操也沒多想什麼就讓將士趕緊進城休整,等次日再追擊劉備殘餘。

形象

但就在當晚,諸葛亮讓斥候直接點燃大火,城內一片火海,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火,曹軍被燒得很慘。

沒辦法曹操只能倉皇逃出新野城,但諸葛豈能讓他輕鬆逃跑,於是早已埋伏好的關、張在其逃跑的路上殺了出來,曹軍又再次受到重創。可以說,諸葛亮的兩次火攻令他名聲大振。

諸葛第三次火攻,則是非常著名的火燒赤壁,不過,這場漂亮仗的頭功者卻是周瑜,而且,在戰前諸葛、周瑜二人不謀而合都認為火攻是最好的對敵策略。不過,在小說中最後的借東風,的確是諸葛亮的「功勞」。

形象

火燒赤壁的最終結局大家都知道,小編就不細說了,但在曹軍被燒死燒傷數十萬人的時候,諸葛亮卻依然能做到面不改色,並沒有任何「不適之處」。

赤壁之後,曹操也老實了許多,於是諸葛亮開始為劉備步步為營地打地盤,「三分天下」的雛形也慢慢地形成了,後來還輔助劉備稱帝並建立了蜀漢。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仍然鞠躬盡瘁的輔助後主劉禪,為了鞏固蜀漢勢力完成先帝遺志,動了北伐中原匡扶漢室的心思。

但是,諸葛欲北伐南方並不安穩,以孟獲為首的南蠻對蜀漢邊境各種騷擾,於是,諸葛亮下定決心一定要先穩固大後方收拾了這些傢伙再去北伐。

形象

諸葛亮為了對付這些南蠻兵,又不得不動用火攻,但此次用火的性質與前幾次完全不同,諸葛亮一把火讓3萬藤甲兵灰飛煙滅,在「大勝」後,諸葛亮並沒有取勝後的喜悅,而是異常悲傷並哀嘆有損陽壽,都是用火,這次為何會如此哀嘆呢?

前幾次的火攻也是燒掉了幾十萬人,但即使如此,諸葛亮依然意氣風發,而這次只是燒死3萬敵軍,為何他會如此哀嘆。

小編認為原因有三,第一點,諸葛亮此時年齡已大,心理狀態也不能和年輕時期相比,在前幾次火攻時,諸葛亮正當年,一心想的是如何建功立業,因此,對一些事情並不會太在意。

形象

而此時的他已經年過半百,心中也有悲天憫人的思想,再從道義上講,一把火燒掉那麼多生命也確實有損陰德,在受到這樣的衝擊下沒能控制住情緒也是正常。

第二點,諸葛亮在火燒曹軍時屬於「名正言順」出師有名,因此在道義上占了個理兒,所以諸葛亮沒任何心理負擔。可是,南征孟獲雖說是為了穩定南疆,但這也屬於內鬥,而且異常慘烈,3萬壯丁全都灰飛煙滅,與之前相比都要不人道的多。

第三點,諸葛亮當時所處在的環境。在南征開始時諸葛亮都是在後方下命令,對於前線的慘烈他未看到,而此次火燒藤甲兵是他全權策劃的,也都一直都在觀看,異常慘烈的場景肯定會對一個「文化人」造成很大的視覺與心理的衝擊。

形象

本文參考資料:《品三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百度百科相關詞條——三國演義,諸葛亮,火燒藤甲兵等》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k/QgK-E3gBMMueE88vjE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