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若非早逝,他们三人本有资格与诸葛亮争夺丞相之位

2023-06-22   一盏历史

原标题:天妒英才!若非早逝,他们三人本有资格与诸葛亮争夺丞相之位

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后,恢复了西汉丞相制度,蜀汉肱骨诸葛亮自刘备称帝后即一直担任着丞相之位,在这个位子上兢兢业业,建立了赫赫功勋。

其实刘备一路来也收揽了不少优秀人才,其中不乏能与诸葛亮抗衡者,但他们尽皆早逝,所以诸葛亮才会毫无争议地担任蜀汉丞相。那么有资格与诸葛亮争夺丞相的人都有谁呢?他们的人生境遇、经历又当如何呢?

荆楚高俊,“凤雏”庞统

汉末丧乱后,北方大量家族、名士南迁以躲避战争,不少外地士人寄寓在荆州大地。这批士人中不乏博学鸿儒,学士多达千人。时任荆州牧的刘表礼贤下士,细心奉养学士,积极招揽他们。并且刘表开设学校,吸纳当地与外地的硕儒,为荆州政府培养人才。

荆州学术蔚然成风,成了乱世中别样的时代风貌。荆楚学派甚至还吸引了如益州尹默、李譔等外州学子不避艰险,游学荆州。学派长辈经常品评州中新晋人才,两位新秀脱颖而出,即是“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庞统字士元,南郡襄阳人。庞统少时朴实鲁钝,没有人赏识他,唯有其叔父庞德公看重庞统。庞统弱冠(古称二十岁为弱冠)之时,庞德公使庞统前去拜见自己的至交好友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庞统则坐于树下,二人交谈甚欢,从白天聊至黑夜,竟然忘记了时间。

素有知人之名的司马徽盛赞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意即荆州最优秀的人才,庞统因此名声大噪。司马徽后来向刘备极力称赞诸葛亮、庞统二人,称其为“伏龙”(徐庶称诸葛亮为卧龙)、“凤雏”。古人常以龙凤比喻杰出人才,诸葛亮、庞统之所以得此雅号,正是因为在荆楚学者眼中,他们二人皆为出类拔萃、前途无量的少年才俊。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周瑜乘势夺下南郡。时任南郡功曹的庞统便成了周瑜的心腹幕僚。功曹掌管郡吏的人事任命与功劳考核,被当时称为“郡之极位”,往往是由郡中最有名望、出身最好的士人担任,庞统当仁不让。周瑜忙于战争,将治政之事一委于庞统,庞统成为南郡的实质统治者。

然而为南郡太守仅一年,周瑜便病逝了。紧接着刘备向孙权借来南郡,庞统归入刘备麾下。庞统起初不受刘备重用,原因并非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所说的相貌丑陋,其实另有原由。庞统一向喜欢品评人物,而且经常进行夸大性赞扬,被他评价的人往往名不副实。务实的刘备极度反感虚伪的世风,误以为庞统也是浮华之士,竟将其贬至耒阳为县令。

庞统心中苦闷,便不治县政,刘备又罢免他的官职。东吴鲁肃闻讯后连忙写信致予刘备。鲁肃告诉刘备,庞统并非是治百里之才,应该让庞统担任别驾、治中(俱为州牧最重要的幕僚)的重任方可施展他的才能。诸葛亮亦向刘备举荐庞统。刘备对庞统萌生兴趣,便会见庞统,与之交谈世事。庞统这才得以展现自己的才华,令刘备刮目相看,立即引为心腹。后与诸葛亮一同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庞统所受亲待仅亚于诸葛亮。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遣法正邀刘备入益州帮助自己对抗张鲁。法正乘机投诚刘备,向刘备进献取益州之计。刘备犹豫再三,不愿背信弃义,抛下仁义之名。庞统这时向刘备深度剖析了荆、益局势,力主刘备放弃道德枷锁,把握机会。在庞统的建言下,刘备才决心夺取益州。

刘备留诸葛亮镇守荆州,庞统随之入益。庞统献谋,使刘备假意回荆州,乘刘璋不备,袭杀白水关守将杨怀、高沛夺取他们的军队,然后大军进逼成都。刘备照做,打得刘璋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只得将战线维持在雒城一带。

然而庞统率军攻打雒城时不幸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刘备痛惜庞统,每每念及他便不忍落泪。庞统生前资位、声望与诸葛亮相近,如果庞统未中箭而亡,日后定会是丞相宝座的有力竞争者。

翼侯良谋,料世兴衰——法正

汉末大乱后,关中战乱频发,饿殍遍地,三辅人纷纷涌入益州避乱,法正也在其中。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人。刘璋并不重视法正,自法正入益州很久以后刘璋才启用他,并且仅仅只是令其担任新都县令,不久后又让法正出任军议校尉这种闲职。

法正怀才不遇,心中苦闷,又被同至益州的乡人们集体毁谤,仕途陷入灰暗窘境,于是法正思投明主。他的好友,益州别驾张松认为刘璋暗弱无能,同样想另寻他主。张松见投曹操无门,便将目光转向荆州刘备,极力劝说刘璋与刘备联合对抗张鲁。刘璋不知张松之心,傻傻地同意了张松的建议,张松又举荐法正作为使者游说刘备。

法正立刻输诚予刘备,力劝刘备入主益州。刘备见机不可失,欣然前往益州,被刘璋安排驻扎葭萌关,法正亦随刘备前去。后来张松事情败露,惨遭诛戮。刘备、法正便举兵起事,南下讨刘璋。刘璋的谋士郑度建议刘璋施行坚壁清野的策略,困死刘备于益州。

刘备听闻此计心惊胆战,法正却劝刘备不必担忧,法正深知刘璋秉性,暗弱、愚蠢的刘璋根本不会采纳。后来果然不出法正所料,刘璋不仅没有采纳郑度的建议,甚至还免去郑度的官职。刘备定益州后,感念法正之功、欣赏法正之才,便拜法正为蜀郡太守。蜀郡是益州最核心的大郡,政治中心成都县即在蜀郡辖内,史书便称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极受刘备宠信的法正在仕途上扶摇直上,掌握了巨大权力,由此法正开始利用权力回报曾向他施有恩德者,又擅自杀害及故意诋毁那些昔日得罪过他的人。有人便向诸葛亮举报法正胡作非为,希望诸葛亮能禀告刘备,处罚法正。诸葛亮知刘备如今宠信法正,便回绝了。诸葛亮认为政权仍需要法正这般才华的士人,刘备正是依赖法正作为辅翼才可摆脱孙氏掣肘,张翅翱翔,当今用人之际不应一味以德废人,制造内部矛盾。

刘备起业于汉末,纷乱的环境下令他无比务实,相比于德行、名声,刘备更加看重才能。昔日刘备重兵围攻成都时,刘璋所署的蜀郡太守许靖竟欲翻越城墙投降刘备。许靖德高望重,天下闻名,却做出如此苟且之事。刘备素来厌恶名不副实的名士,本不欲启用许靖。法正则从利益角度出发,劝谏刘备厚待许靖,以宣示爱才敬贤之心,吸纳天下才士。刘备听从法正之谏,立即重用许靖。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攻陷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没有继续进攻巴蜀之地的刘备,而是选择了班师回朝。法正敏锐地判断出曹操内部产生矛盾,难以西顾益州,便力谏刘备北伐汉中,夺取益州门户。法正认为攻下汉中之利有三:一,可以通过汉中进行北伐,恢复汉室江山;二,即使不能一战而定江山,亦可蚕食雍凉二州;三,再不济也可利用汉中天险守住益州。法正分析得鞭辟入里,刘备决定讨伐汉中。

法正在汉中之战前后不断献计献策,最有名的便是“画策定军斩夏侯”。刘备军队先是猛攻张郃所部,张郃军队告急,使夏侯渊不得不分兵支援张郃。夏侯渊本部军力空虚,又在山脚之下,法正建议刘备把握机会,派黄忠向夏侯渊本部冲锋,一举斩杀夏侯渊。汉中都督夏侯渊临阵身亡,所率汉中之军陷入混乱,刘备逐渐占据优势,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局。等曹操大军奔赴至汉中,刘备早已占据了各个重要据点严阵以待。当曹操得知这一切尽是法正在背后出谋划策时,叹道:“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曹操当然得不到了,刘备与法正之间的情谊远非寻常君臣。有一次战斗中,刘备一方战局不利。刘备本来应当撤退,可血性上脑,大怒之下竟不肯后撤,群臣无一敢前去劝谏他。当时矢如雨下,唯独法正挡在刘备面前,用生命逼迫刘备撤军。刘备忙让法正避箭,法正固执不从。刘备只好答应法正的撤军之谏。

赢得汉中之战的刘备很快便自称为汉中王,建立汉中王国。虽只是王国,但机构设置大多如同汉廷,亦设置了尚书台这类核心机构。而才能出类拔萃、深受刘备宠爱的法正则成为了刘备政权的第一位尚书令,掌握国家中枢,与当时“署大司马府事”(即管理、监督刘备的幕府,幕府同样是刘备政权的中枢)的诸葛亮平分秋色。

诸葛亮与法正在治国理念上产生了巨大的争执。诸葛亮治蜀甚为严苛,法正则认为治国当应该以“宽政”为主旋律,尽力安抚地方豪强。诸葛亮仍坚持己见,认为刘璋便是亡于宽政,导致滋生豪强,渐渐失控。

二人政见相左,矛盾渐深。然而法正担任尚书令没一年便去世了,时年四十五岁,双方并没有爆发更大的矛盾冲突。法正若多活一段年岁,必然也会是蜀汉丞相的有力竞争者。法正死后不久,刘备追谥法正为翼侯,法正成为章武年间唯一获得谥号的大臣。

外牧殊域,内干机衡——董和

许多读者可能不知董和是何许人也,其实董和便是“蜀中四相”之一的董允的父亲。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与法正同是汉末大乱后入益州避难的外地人。董和效力刘璋时的仕途经历比法正稍好一些,较早便被刘璋委任为县长。

董和任县长时,富饶殷实的蜀中,奢侈之风盛行,商人豪强们的吃穿用度逾越礼法制度,仿若侯门贵胄。董和便以身作则,生活俭约朴素,只吃粗茶淡饭,坚守礼法制度,务以俭率人。并且他积极打击县中豪强,县中风气大改。豪强惧于董和之威,便向刘璋进谗言,使董和调任他处为官。

董和离职之日,县中吏民数千人挽留,刘璋只好顺应民意,留董和又任两年县长。两年间豪强们仍然在挤兑董和,董和后来被刘璋调往益州郡(益州郡乃益州辖下之郡,靠近蛮夷之地)做太守。实际上刘璋政府当时并不能实际统治南中(即指益州南部诸郡,包括益州郡,与蛮夷为邻),董和想要治理益州郡难度极大,毫无疑问是一桩苦差事。但董和对蛮夷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取得了蛮夷部落广泛的认同。

刘备定益州以后,闻董和既朴实俭约,又才华横溢,便将董和从益州郡调回中央,担任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一同“署幕府事”。董和既在蛮夷之地任职过,又进入中枢掌事,磨练出丰富的政治经验,史书称其为“外牧殊域(意指蛮夷之地),内干机衡”。

董和与诸葛亮合作期间关系融洽,共同辅佐刘备治蜀,蜀中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可惜董和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左右去世。俭朴的董和为官二十多年,死后家中竟无一点资产。后来诸葛亮多次向属下称赞董和的朴实、忠勤。如果董和未早逝,也会是蜀汉丞相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他们三人虽俱有机会争夺诸葛亮的丞相之位,但也未必不会是诸葛亮的巨大助力。如果诸葛亮执政时有他们相佐,政务得以高效的运行,诸葛亮无用人之虞,应该也不会操劳成疾,出师未捷身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