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生:真正属于你的光,只有你自己才能点亮

2024-10-30   一盏历史

上周因为同事生病,去替他给大一新生上一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面对在大学已经度过了2个月的大一新生,心中亲近感油然而生,我上课的原则就是喜欢共情,喜欢和大家真诚的聊天,于是很自然地,思绪便将我带到了十五年前。2003年,自己孤身一人来到大学报到,和很多大一新生一样,虽然可能没意识到,但是还真是有不少困境。

第一个困境就是自己的语言关,可能对于很多北方的同学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可是对于一个云南山区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个大麻烦,普通话成了我进入大学的第一个难关。普通话之所以会是我的困境,不仅仅是和人交流有问题,而且还要收获满满的“鄙视”,其中滋味可想而知——不但不能交朋友还要遭人白眼。

普通话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让我陷入了大学的第一个困境。不好交流、沟通有问题,你就没法交到新朋友,而最要命的是,你还要收到一些人的“乡巴佬”的鄙夷……这个状态就像自己陷入了别人鄙夷的泥潭,还无法呼救……不过还好我这个人天生就心大——不往心里去,从来只想解决问题,不想情绪困扰。于是自己开始练习普通话,每天早上绕口令,晚上收音机……,终于到了学期末,普通话有了很大改观,和大部分人交流没问题了,虽然到现在我的普通话也只是刚刚符合教师资格要求。

另一个一直严重困扰我的问题就是英语。作为一个高考只考了67分的人(满分150),英语有多差其实无需多言,但是让人郁闷的是——我还上了一个要求过六级才能拿学位的大学,和大多数那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一样,我一开始也认为无所谓,满不在乎——大不了我不要学位了,能力比学历更重要,只要能赚钱根本无所谓英语几级。报着这样的思想,我大一开始放飞自己,校外兼职、参加社团……忙的不也乐乎,就是学习落下了,果然,不但第一次四级只考了30多分(但是是百分制),而且还挂了两科……心大还不往心里去,第一次补考居然没过…...拖着学业债一直到了大二下学期,心再大也装不下了,痛定思痛,决定好好对待自己已经荒废多时的学业,开始完全退出各种社团,开始从音标学英语,开始每天六点起床泡图书馆……

大二下学期结束,自己信心满满觉得一定会考过四级,结果又一次悲剧了——考了418(当时四级满分已经是750分),差了两道选择题。当时我一同学,一个平时根本不怎么学,偏偏四级刚好考了425的同学,调侃我:就你这样的云南娃,再努力,这辈子也甭想在财大过四级、拿学位。自己当然很郁闷、很郁闷: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最后还是被命运作弄……不过我这人坚信:并非别人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你自己决定你是什么。于是郁闷过后,我还是重拾心情,开始了又一轮的努力,结果到了第五次考四级,我又华丽的差了几分,继续没有考到425,当是只有一首歌能表达我的心情“我不怕痛,不怕输,只怕是再多努力也无助”……

考了五次四级还没过的我,终于还是没有放弃,自己时常在心里问自己:“我几千公里来上大学,难道连一个学位都拿不到吗?”,在这种拷问和执念下,我继续努力着、煎熬着,第六次四级考试,终于过了。后面的六级也很顺利,第一次就考到了学校规定的校线,接下来的考研英语也考了69分……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总会发现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失望。但是我们冷静思考就会发现,其实努力了就一定会有结果,至于是否能达到我们的预期、能达成我们的愿望,则不仅与我们的努力程度有关还与我们以前积累的付出有关,当然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如果我们以前积累的东西不足,我们现在付出的努力就会有一部分、甚至全部去弥补以前的不足或者其他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用计较那么多,不要患得患失,付出了就不要去后悔,坚持初心,持之以恒,或许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惬意和快慰。成功不会轻易到来,就像蝴蝶只有破茧时才出现,才能振翅。

其实上大学必然会面临很多困境,或者说只要你想进步,你就必然会面临困境。而困境的特征说到底就是一种对你身心的考验,也必然会让你不安、焦虑。其实当年的我和很多普通的大一新生一样,面临不少困境,饮食需要克服,气候需要适应,面对别人的阔绰也需要调整心态……当然也有学业压力,不过以上两条是我当时情景中最大的困境,不过庆幸的是我还是熬出来了。

有很多人说,有压力、焦虑的时候,要主动找人倾诉,找人安慰,或者唱唱歌……是一种积极的方式,而我认为其实这些才是消极的方式,因为找人安慰、求抱抱.....其实根本不利于你问题的解决,只不过是麻醉了自己,自欺欺人而已。我反倒认为只有默默去承受,想办法克服问题的人才是积极的,无论别人给了你多少温暖、感动,说到底那都是别人的光,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光,只有你自己才能点亮。“自助者天助”,面对困境,真正的勇士要敢于正视现实,坚定信念,积极面对,探索方法,以“面壁十年图破壁”的执念去克服困难,突破困境,才能够收获进步。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