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汉官从何时自称“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讲究

2023-07-01   一盏历史

原标题:大清汉官从何时自称“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讲究

清宫剧中经常会听到大清的官员称自己为“下官”和“微臣”。“下官”的称呼是官员之间的称呼,泛指下层官员见到上司的谦称,而“微臣”是大臣在皇帝面前的谦称。但“微臣”和“下官”的称呼只能是汉臣的自称,而满洲官员他们都是以奴才自称。满洲奴才源于八旗制度,在每个旗中,一切旗人都是旗主的下属,也就是奴才。满洲的奴才并不是汉人所谓的贱称。在满洲人心中奴才乃自家人的意思,意寓两人关系比较亲近。所以,在清朝只有满洲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汉臣是绝不能这样自称的。

满臣天保和汉臣马人龙联名上了一道关于科举舞弊案的奏折。因为在所上奏折中,满臣天保的名字在前面,所以就直接写了奴才天保,马人龙。原本想省些笔墨和折本(清朝的奏折是朝廷统一发送的),没想到惹得乾隆大怒不已。人人都以为乾隆发怒是因为科举舞弊案,没想到却是因为汉臣马人龙居然敢和满臣天保一样自称奴才。乾隆认为这是赤裸裸的“冒称”,对马人龙做出降职处罚。当然马人龙面对这种特殊情况,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认栽了。

所以说,乾隆完全凭着自己的性子来,一点原则都没有。不论你做得如何周到,他都能找出茬来。

就在这次,康熙重新规定,大清以后汉官见到满官不用再行大礼(跪下),只需要抱拳为礼即可,对皇上汉官可自称“微臣”,汉官员之间可自称“下官”,满洲官员还要自称奴才。康熙这一决定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