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宗皇帝朱瞻基,生前虽有贤君之名,却是明朝灭亡的始作俑者

2023-04-19     历史述

原标题:大明宣宗皇帝朱瞻基,生前虽有贤君之名,却是明朝灭亡的始作俑者

近期随着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明朝开始引起影视迷们的主意,而影视剧中的男主角明宣宗朱瞻基更是斩获了一大批的粉丝。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的父亲,父子三人虽然都是皇帝,但三人的命运都不算太好。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便驾崩归天,明宣宗朱瞻基虽然比父亲好一点但却只活到了三十八岁,至于明英宗朱祁镇便是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的那位明朝皇帝。

在历史中,明宣宗朱瞻基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他和父亲朱高炽加在一起约在位十一年,而这十一年被赞誉为可比肩汉代文景之治,史称“仁宣之治”。

从施政方针上来看明宣宗朱瞻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守成之君,虽未开疆拓土但却发布了一系列利民的政令,称得上一个贤君之名。

但是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朱瞻基却称得上是明朝灭亡的始作俑者,后来明朝灭亡的诸多原因几乎都于朱瞻基有关。

首先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到明成祖朱棣夺位,二人对儒家士大夫一直保持着一定的防备,而儒家士大夫也认为朱元璋和朱棣不过是武夫,相比之下他们反而更喜欢朱允炆。

朱元璋开国之后为了限制士族的权力而取消了丞相,朱棣继位之后搞出了一个内阁雏形,利用士族读书人的智慧但最终决断权仍旧掌握在皇帝手中。

然而朱瞻基继位之后却直接将权力下放,这直接导致明代士族权力的迅速膨胀,等到明朝中叶之严嵩、徐阶、张居正等人掌控内阁时,权力已经和丞相无异,而朝堂大权也彻底旁落。

到了明朝末年各地士族豪强割据,朝廷就连平叛和征讨关外都要依仗士族豪强的支援,而且各地豪强大肆兼并土地,明代官军几乎沦为佃农,这才屡战屡败、一溃千里。

其二,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曾一再叮嘱朱瞻基要提防瓦剌做大,朱棣还曾数次带朱瞻基亲征关外,希望朱瞻基可以继承自己的志愿平定大明北疆。

然而朱瞻基继位之后对瓦剌一族的发展视而不见,有了明宣宗一代的休养生息,原本已经基本平定的北疆祸乱再起,明英宗朱祁镇效仿朱棣亲征却兵败被俘,引发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开始由盛转衰,明英宗、明代宗兄弟二人因皇位之争而大打出手,自此之后明朝再也无力镇压北疆。

其三,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后曾立下祖制,有明一朝不许内侍识字以防宦官干政,朱棣在位期间对此也十分重视并严密监控宦官活动。

但朱瞻基继位之后却直接废除了这一规定,下旨设立“内书堂”,令宦官接受系统的教育,又设立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等职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

朱瞻基认为宦官比大臣更为可靠,扶持宦官则可以起到制约朝臣的作用,但此事对明朝贻害甚深,朱瞻基设立内书堂一事更是被世人诟病千年。

此外明宣宗朱瞻基还是有名的“蟋蟀皇帝”,他一生中最大的爱好就是斗蟋蟀,屡次派人到江南地区索取蟋蟀当作贡品,甚至出数十金一只的高价收购。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瞻基的这一爱好成为了各地达官贵人的攀附之资,更重要的是打开了奢靡的“潘多拉魔盒”。

自朱瞻基之后,明代皇帝在各地达官贵人的“糖衣炮弹”之下早已经忘记了朱元璋开国之艰辛,为明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f75eb796df11d4e954315feb90348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