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百战名将响应号召,下连队当了1位列兵。不久后,团里举办射击考核,连长却不让将军参加。将军把连长叫来,询问道:“我为何不能参加射击考核?是怕我拉低连队的分数吗?”
在革命征程中,我军始终保持着“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这也正是我军百战百胜的秘诀。官兵们“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赢得了老百姓发自真心的支持,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民国18年,革命的思想传遍右江一带,红7军正式成立。1位15岁的东兰青年韦士良步行5天,来到红7军征兵处,报名参加红军。韦士良参军后,很快参加了第1次作战,在连长的带领下奋勇拼杀。
战斗取得大捷后,乡亲们箪食壶浆,迎接红军部队。乡亲们的一张张笑脸,连长鼓励的话语,让韦士良坚定了信念,从此紧跟着红军走。几十年南征北战,韦士良由1个稚嫩的青年成长为我军著名战将,立下了战功赫赫。
新中国成立后,韦将军率部入朝参战,立下了卓越功勋。凯旋后,韦将军因功升任成都军区副司令,镇守一方,造福了一方群众。1958年,国家发出号召,让将军们下连当兵。韦将军积极响应号召,当即写下申请,去往成都军区某部2连当兵。
当年初夏时节,韦将军穿着列兵军装,头戴船形帽,来到2连报到。2连连长、指导员在门口迎接,将韦将军请进连部,汇报了工作。2连长表示:“副司令,我们将您安排到了1排2班,您就住在连部就行。”
将军听到连长这样说,连连摆手说:“连长同志,我就是来当兵的,分在了2班,就要住在2班。”在连长的带领下,将军来到2班,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将军来到战士们中间,询问了战士们的生活、训练情况,被战士们里三层外三层围了起来。
几天的适应后,将军已经和战士们熟悉了,大家一同劳动、训练、值岗。将军关心战士们,总是抢着活干,不是擦玻璃,就是扫地。当时部队养着猪,给战士们补充营养,战士们需要轮着打猪草。
轮到2班打猪草时,将军笑着说:“这活我从小就干,熟悉得很。”到了打猪草时,将军干净利索地把猪草割好,一大把一大把捆起来。战士们1人背上1捆,将军则背上2捆,将猪草运往饲养场去了。
又过了几天,全团组织射击考核,2连长又找来了。2连长吞吞吐吐,对韦将军讲:“副司令,你是否就不要参加考核了?”韦副司令听到连长同志的话,明白了他的意思,只说:“我是2连的兵,为什么不参加考核?是不是怕我拖你们后腿?”
w2连长连连摆手,表示:“不是,不是。”到了射击考核当天,将军背着枪,来到了靶场。他瞄准射击,开了9枪,打了86环,把2连长都给惊呆了。此次射击考核,2连获得了射击项目的流动红旗,战士们高兴地簇拥在韦将军身边。
在2连,韦将军待了2个月时间,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贯彻了我军“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到了1982年,韦将军在百忙之中,又抽空视察了太行抗日根据地旧址。他接见了“抗日堡垒户”秦献章(在“五一大扫荡”中,曾救过八路军129师刘师长)的小儿子秦忠魁,和秦忠魁聊起了往事,询问秦忠魁生活上是否存在困难?
秦忠魁曾参加过八路军,负伤后回乡务农,他表示:“在国家的关怀下,我家现在生活很好。”韦将军听到秦忠魁这样说,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叮嘱他注意身体。临别前,韦将军拿出自己的80元工资,给了秦忠魁,让他买些营养品。
在涉县视察时,有老人认出了韦将军,喊着:“韦团长(韦将军曾担任过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您回来了,我们想您啊。”韦将军和乡亲们一一握手,嘘寒问暖,替乡亲们排忧解难。正是八路军贯彻了“军民一致”的革命传统,才赢得了万千百姓的真心,让老乡们几十年后,还能一眼认出韦将军。
韦将军从小在苦水中长大,更明白“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内在含义,并身体力行践行了一辈子。他一生为国为民,将全部心血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得到了老百姓发自真心的敬仰,永载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