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时期,日军进攻南京的主战场有两个,一个是南京东侧的制高点紫金山,另一个则是南京南侧的光华门、雨花台方向。
无论是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还是负责攻城的日军,都十分清楚紫金山和光华门的重要性,因此双方均派出了主力部队负责该区域。
民国方面,唐生智将蒋介石最后的底牌教导总队一分为二,其主力跟随参谋长邱清泉驻守紫金山,总队长桂永清则带领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光华门。
而日军方面则派出京都师团负责进攻紫金山、金泽师团负责攻打光华门,桂永清麾下部队仅有一个团,遭受的压力远超紫金山。
日军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光华门,不惜动用了大量的重炮和飞机,刚刚交火不久,南京光华门就已经被炸得千疮百孔。
日军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从城墙缺口处强行突入,桂永清兵力有限左支右绌,只得向唐生智紧急求援。
唐生智接到求援电报时,光华门方向的日军已经突入城内两百多米,正在依托民居和国军进行巷战,准备掩护后续部队进入南京城。
唐生智不敢稍有怠慢,马上下令王敬久师火速驰援光华门,不过此时王敬久率领的早已经不是淞沪会战时期那个攻势如火的德械师了。
此时的王敬久师绝大部分士卒都是刚刚补充的新兵,而且这些新兵几乎全都是江北淮安地区民团的补充兵以及前行征召的壮丁,战斗力令人忧虑。
好在王敬久麾下还有一批跟随其征战多年的老部下,既然部队战斗力低下,那就靠人数优势填补,将旅当成原来的团使用。
王敬久下令让麾下两个主力旅一前一后的夹击城内日军,如果仍旧不能取胜那么旅级军事将领全部军法从事。
经过了八个小时的血战后,王敬久终于全歼了南京城内的日军,但是对于城门外隐蔽于城门洞里的日军却无可奈何,因为谁也不敢打开城门主动出击。
此时唐生智调派的第二批援兵粤军部队抵达,粤军得知城门洞里尚有日军未被清除后,当即表示己方根本无需打开城门就可以歼灭日军。
当晚粤军组建了一批敢死队,人人配发大刀,用绳索从城墙上缒悬而下,很快就在日军做出有效反映之前全歼了城门洞内的日军。
然而无论是王敬久还是粤军,都是南京城内的后备部队,光华门的危机刚刚解除便被唐生智调走到其他阵地“救火”。
桂永清认为如果仅仅依靠自己麾下已经元气大伤的一团,是绝对不可能挡住城外的金泽师团,希望唐生智可以留下足够的部队协助防御。
唐生智心知桂永清所说合情合理,让一个团挡住一个师团的进攻确实太过于勉强,但是唐生智手中已经无兵可派,最终竟然将南京的宪兵部队交给了桂永清。
宪兵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军纪,野战并非他们所长,让宪兵上前线虽然说不是没有先例,但绝对是屈指可数的。
然而宪兵部队抵达光华门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个致命的漏洞,光华门外在距离城墙不足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小型工厂,而这个工厂的屋顶竟然比城墙还要高一米多。
日军虽然尚未发现这一制高点,但一旦日军将领有一天茅塞顿开,那么光华门的局势就真的岌岌可危了,因此必须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破坏掉这个小型工厂。
由于缺乏足够强度的炮火,想要破坏工厂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人去放火烧屋,但是因为粤军大刀队突袭的事情,日军狙击手24小时的盯着光华门城墙。
最终宪兵队的一名士兵提出,自己直接跳下城楼,等到快要落地时众人再抓住绳子,死中求活的拼上一把。
这一次日军的狙击手果然没有成功拦截,这名宪兵成功着陆,在日军疑惑的目光下拼死点燃了工厂的大楼,等到日军将领回过神来早就为时已晚。
参考资料:《南京保卫战》、《抗日战争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