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为何贻误战机?多年后一位参谋长吐露实情

2023-06-22   一盏历史

原标题:台儿庄战役中,汤恩伯为何贻误战机?多年后一位参谋长吐露实情

1937年7月7日,历史上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同时也标志着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无论是国民党、共产党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战争,在这段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战役,其中便包括“台儿庄大捷”。

历史书上说道“台儿庄大捷的意义在于,战役胜利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决心,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日战争前途的看法,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巨大胜利,那么身为其中的功臣之一,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表现如何呢?

历史上这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但汤恩伯所在的战区参谋长,却在50年后道出了实情。

汤恩伯的事迹

1900年,汤恩伯出生在浙江金华市武义县汤村,汤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自小,汤恩伯便受到家中的大力栽培,16岁时他从高小毕业,进入金华第七中学就读,之后他转入浙江省体育专科学校学习,也是在这里他得到了很好的体育训练。

后来,他进入援闽浙军讲武堂中学习,讲武堂是一个带有军事色彩的学堂,里面主要教导的便是军事知识军事技巧,汤恩伯在其中学习很是认真,很快便习得了许多在战场上的本领。

1920年,他从讲武堂毕业,之后担任浙军第一师的一个排长,那个时候,他是陈仪的部下。

说起陈仪,他与汤恩伯后来还成了翁婿,汤恩伯后来娶了陈仪的义女王竟白,两人之间育有四个女儿以及一个幼子,只是后来,蒋介石政府败逃台湾之后陈仪遭到了处决,王竟白因此与汤恩伯反目,携三女一子去了美国生活。

因此,可以说在陈仪的庇护下,汤恩伯的军队生活无比顺利。在1928年,汤恩伯担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大队长,之后升迁为该校第一总队教育处少将教育长。

在此期间,他写了一部《步兵中队教练之研究》,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也成了汤恩伯的敲门砖。

之后,他的职务越来越大,到了1932年,他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89师师长,兼任第四师师长,并于次年,他担任“剿共”军第二路军副指挥,之后他回乡祭祖,在家乡曾经发生过纠纷,经过他巧妙化解之后,他重修了岭下汤恩伯祖坟,蒋介石还为其题词“中山发祥”。

汤恩伯在国民政府中的职务越来越重,甚至在之后成了蒋介石政府权力最高的几人之一,他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南口战役、子洪口战役、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等。

其中,台儿庄战役让他得到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嘉奖,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并在之后又陆续参加了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汤恩伯的部队还被日军奉为“天字第一号大敌”。

然而,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表现却被后来人研究战役时诟病,李宗仁在晚年回忆录中就一直述说汤恩伯“贻误战机”“导致川军覆灭”等。那么,事情到底为何?

台儿庄战役中的汤恩伯

其实作为被奉为“抗日铁汉”的汤恩伯,在抗战早期曾有过高光表现。

在全民抗战爆发之后,蒋介石看透了对日军妥协的战略并没有任何效果,再加上早段时间与共产党达成的统一战线,蒋介石不再犹豫,他命令国军在平绥铁路进行部署,之后便爆发了南口战役,那个时候,汤恩伯担任的是国军第七集团军前敌总指挥。

在南口战役中,汤恩伯率领第13军在南口地区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尽管最终战役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整个战役却杀出了中国人下血性,杀出了国军的血性。

同时,也让汤恩伯被外人所知晓,新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范长江先生便直称汤恩伯为“抗日铁汉”。

南口战役之后,蒋介石便命令第五战区李宗仁为战区长官,负责指挥徐州会战。

徐州作为战略要地,是日军为了实现“尽早灭亡中国”的关键所在,蒋介石显然也看清了这一点,因此,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徐州南路一直抗击日军,让日军难以实现对徐州的包围之势。

而台儿庄则位于徐州的背面,作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徐州的门户,对于徐州的意义可谓“丢台儿庄,则徐州难守”。

因此,李宗仁丝毫不敢怠慢,那个时候,在第五战区装备最好的部队便是汤恩伯的20兵团。这支军队是属于国民党的中央军嫡系部队,有着蒋介石为其提供的强大的军事装备。因此,汤恩伯部的存在对于战役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

汤恩伯的犹豫

台儿庄的附近有着一处叫作藤县的要寨,当时,李宗仁派了孙震的川军进行固守,李宗仁知晓孙震兵力薄弱,很可能坚守不下,因此老早便下令汤恩伯率部前往支援。

但汤恩伯最终选择拒绝了孙震的求救,最终导致孙震部川军全军覆没,只来得及向李宗仁发出电报“17日晚,我援军尚未到达。”

这件事让李宗仁很是不满,但当时战役还需仰赖汤恩伯部,因此他忍而不发。

后来,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布防,日军吉谷师团前来攻打台儿庄,轰轰烈烈的台儿庄战役就此爆发。

李宗仁让汤恩伯在台儿庄侧翼随时准备支援台儿庄,但在战争真正打响之后,汤恩伯部队却迟迟未到,并选择在距离台儿庄数十里远的枣庄北停了下来,前线告急,但汤恩伯却没有发兵,急得下属关麟征一直派遣参谋长姚国俊前往请战,但汤恩伯都拒绝了。

一直到了4月5日,蒋介石发电报告诉汤恩伯再不发兵,汤恩伯将遭到“韩复渠之例法办”,汤恩伯才派遣部队前往解救台儿庄,并最终获得了战役的胜利。

期间,李宗仁一直催促汤恩伯出击,但汤恩伯都以各种理由推辞,他的犹豫差点导致战役失败,在李宗仁的回忆录、姚国俊的回忆中,都对汤恩伯在战役中的作为意见极大。

小结: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而汤恩伯在其中却有着并不光彩的表现,这些事情一直在1980年,事隔50年后,参谋长姚国俊写的回忆录中有着详细的记载,可见汤恩伯在其中消极避战一事并非无的放矢。

如今多年过去,我们回忆这段历史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借鉴,并勿忘历史,随时做好再次保卫家园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