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张震上将向中央提出要隐退,邓公说了一句话让他回心转意

2023-06-05     历史述

原标题:1992年,张震上将向中央提出要隐退,邓公说了一句话让他回心转意

在上个世纪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为国为民、以身涉险的将士们。其中有一位老将军,在他以年近耄耋之年从岗位上退休时,他回忆了自己八十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最终只淡淡的说了一句“没有什么好讲的”。由此可见这位老将军对名利的淡泊。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位老将军的故事。

张震,本名张见生。1914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中。由于家庭贫困且父亲早亡,张见生的母亲无奈之下只得将年幼的儿子送到了一个姓张的手艺人家中寄养。就这样,张见生就在这家手艺人家中慢慢长大。

由于养父母家中有些家资,张见生6岁时得以进入小学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张见生得到了一本《说岳全传》,他十分崇拜岳飞这位民族英雄,希望自己能够像岳飞一样匡扶正义,为国效力。由于岳飞的儿子们的名字都是雨字头的单字,所以,张见生便给自己改名为“张震”。

1928年,年仅14岁的张震就成为了平江县少年先锋队的宣传队队长。在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中宣传爱国主义和马列主义思想。1930年,张震正式加入红军,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在我党建立初期,仍然效仿的是苏俄建国的经验,优先进攻大城市,发动和解放当地工人。所以长沙就成了我党各支队伍优先进攻的目标,而张震也在当时的队伍中。在多次进攻大城市无果后,张震跟随队伍上了井冈山,参与了五次反围剿作战。

由于他作战勇猛、贡献良多获得了党的认可,1934年张震担任营长,在长征的过程中,张震担任了掩护中央机关四渡赤水。到达陕北后,张震积极向东北军官宣传抗日思想。

东北军本来就因为老蒋的不抵抗政策而拱手将东北让与日军而感到愤慨,张震的一席话更让东北军坚定了与我党合作的思想,推动了逼蒋抗日,双十二事变的产生。1937年,张震进入抗大学习。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震在与东北军的交流成就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便把他派到阎锡山的地盘担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张震果然没有辜负党中央对他的期望,他在阎锡山处积极团结爱国力量,极大地促进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形成。

随后,张震被派到河南开展抗日根据地的拓展行动。张震积极整合当地的武装力量,开辟了豫皖苏边区,在敌占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发生后,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北上侵蚀我苏北山东根据地,张震率领当地军民与反动国军进行了3个月的激战。

解放战争期间,张震以豫皖苏边区为基础,配合兄弟部队开展了济南战役,一举歼灭国民党守军10万余人,创造了我军攻克重兵把守重点城市的先例。随后,张震参与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指挥。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张震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军衔制度恢复后,张震升为上将。

1992年,78岁的张震看到有许多老战友已经从岗位上退休安享晚年了,这也让他动了退休的念头。当他向党和组织提出隐退要求时,邓公找到了他说:“我比你还大了10岁呢,我还没有退休,你还能再干一届。”就这样,张震将军回心转意,重回到岗位上继续为国做贡献。

1998年,张震终于得偿所愿正式离休,这位84岁的老人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2015年,老将军以101岁的高龄去世。他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传颂。

文章来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hans/559e01352eeabf08ea0c6c6bff186c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