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秦始皇陵内部一直是个谜,后人对其了解甚少。甚至可能是除了建筑的那个时候,再也没有人进去过。据说建造秦始皇陵的人都死了,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能够在《史记》中描述秦始皇陵内部的结构呢?
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秦二世,皇陵历时39年才得以修复,皇陵的修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悉,为修建皇陵,共征募了72万人,最多可达80万人。而且据说这些人后来被活埋,真的有几十万人被活埋吗?皇家陵园关闭时,成千上万的人被活埋,但这数万人并不是参与陵墓建设的所有人。那时候人口本来不多,要是真有几十万人被活埋,这对秦朝有多大影响?据记载,当时修建皇陵的不仅仅是普通百姓,还有官员和工匠。
一般地位工人做完基础工程后,还会被秦二世派去当兵抵御起义军了,这些人大多战死沙场,幸存者寥寥无几;那时只有少数几个手艺精湛的工匠,带去充军的工人中,也许混迹其中,最后侥幸幸存下来,把自己建墓的事告诉了后人。匠师和官吏做最后的工作,包括一些机关的布置,为保密或防止盗掘,在陵墓关闭时,可以把这些人活埋。再者,当时很少有工匠知道如何建造陵墓,如果秦二世把他们都活埋了,那么谁来为自己建造陵墓呢?所以传说修建陵墓的人都被活埋了是不太可能的。
在把秦始皇陵写进《史记》之前,司马迁曾到过许多地方,他所记载的内容大多是从老人所得,而这些老人很可能是建过陵墓的人的后代。另外,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陵墓中存有大量的水银,后来专家们确实在秦始皇陵中发现了大量的水银,说明司马迁的记载是正确的。没有进过皇陵的司马迁,只知道里面有水银,也说明那个传说是不正确的。
众所周知,建造房屋前必须先要绘有图纸,工人才能按图纸建造房屋。那古代就应该也有,更何况秦始皇陵这一大工程,设计者们可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去建造!墓室不仅结构复杂,内部还设有防盗机构。在《史记》中,司马迁也曾说过,如果有人进入陵墓,碰到一个机关,就会被弓箭射中,然后射杀;还有其他的机关陷阱等等。由于这类建筑的结构非常复杂,需要设计师精心设计,并为其找到合适的安放位置,这些都需要事先在图纸上规划。
为了避免泄漏,这些图画、手稿很可能会被保存在秦朝的中央政府手中。秦灭后,这些图画可供人们收藏,到汉代时,已成为中央政府的藏书,司马迁的职位是可以接触到这些书籍的,再结合《秦记》和实地考察,他才能写出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
如今所认识的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部分来源于司马迁。尽管他也是通过别人的口述,加上自己参考一些书中所描绘的墓葬结构,这些内容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当我们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时,也不要忘了司马迁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