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會談成果如何?拜登被當面將一軍,翻天覆地變化的已出現

2023-11-22     陳虎點兵

原標題:中美元首會談成果如何?拜登被當面將一軍,翻天覆地變化的已出現

中美元首會晤在這兩天絕對是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講這個問題講的最多的是從兩面來講的。一面是講「八卦」,比如:會談談了多長時間、禮賓、紅地毯、拜登的出門迎送、夸一夸紅旗轎車,媒體問拜登談的怎麼樣,拜登豎起兩個大拇指。這些都屬於「八卦」的內容。但是講「八卦」不是為了「八卦」而「八卦」。講「八卦」實際上講到底就是在猜這次會談談的怎麼樣。

另一個層面就要深刻一些,主要就是講成果了。講這一次元首會談究竟拿下了哪些成果。這個可講的應該還不少,比如:中美兩國的軍方高層溝通的恢復,以及軍事方面的一些事務性的溝通的安排;關於人工智慧的政府間對話;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開展禁毒的合作,實際上就是芬太尼的事了。

雙方還就包括明年開始進一步增加航班,擴大教育、留學生、青年、文化、體育、工商界的交流等等。列出來也能列一大堆。這一次會晤成果應該說也是擺在那的,用「豐碩」兩個字也還勉強說得過去。

這兩個層面的討論和思考還都過於浮於表面現象了。大家關心關注的還是兩國元首談的究竟是什麼。

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當然談的最核心的問題未必能夠很直白的給你說出來,凡是涉及到最核心的問題,想用直白的一兩句話來表述出來是表述不出來的。這就像佛經里講的那樣,最高深的東西是無法用語言和文字來表述的,這就要我們大家來琢磨了。

琢磨的依據是什麼東西呢?官方的新聞稿。現在我們看到兩國元首會晤,新華社發的官方新聞稿早已經出來了,已經開始有一些人解讀了。我也就跟大家講一講,官方新聞稿當中感受出來一點什麼東西。

新華社的通稿,一開篇就是這樣一段話。兩國元首就事關中美關係的戰略性、全局性、方向性問題,以及事關世界和平發展的重大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大部分人把目光都盯在"坦誠深入"四個字了,來解讀這是什麼意思。這個以前講了好多遍,咱們不重複了。

但是前面那句話聽起來雖然很官方,但是含義是很清楚的。談的是大事,是中美兩國之間的大事,也是涉及到未來世界戰略層面的大事。事關世界和平發展,這個的層面高的沒法再高了。那麼這個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大問題,究竟是個什麼問題呢?看看下面的一段話。

下面一段話是中國領導人對拜登說的:「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美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加強團結合作,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安全和繁榮;另一種是抱持零和思維,挑動陣營對立,讓世界走向動盪與分裂。」

討論的什麼重大的戰略問題?這句話實際上就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中美兩國將來怎麼相處。這個事事關中美兩國,也事關世界和平發展。

那麼怎麼相處呢?我們的領導人實際講得很清楚,有兩種相處方式,一個團結合作,另一個零和思維、陣營對立,就這麼兩種選擇。美國人看著選吧,當然選不能光是你看著選,我們會告訴你把其中的利弊利害給你講清楚。

怎麼講的呢?我們的領導人講了「三個不」,原話是:「這麼兩個大國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

這「三個不」,把其中的利害關係跟美國人講的很清楚。不打交道互相「脫鉤」,各玩各的行不行呢?不行。那麼想改變對方,讓對方站到我這邊行不行呢?不切實際。那麼真掐起來行不行呢?也不行。誰都不能承受。

我們把這「三個不」一講,不打交道不行,改變對方不切實際,真打起來又都不能承受。實際上是告訴對方,這個選擇只有一種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團結合作。

其實講到這個地方,就要說說美國了。

美國現行的對華政策是一個什麼樣子呢?美國現行的對華政策是一個猶豫不決的狀態。美國的表述是,「不對抗,但極限競爭」。這本身在邏輯上是一個矛盾的說法,而正是這種矛盾的說法體現出了美國在這方面的決策處於一個猶豫不定的狀態。

我們的領導人直接就給他把這個問題點清楚,我們的說法是:「我還是那個看法,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介面臨的問題。」也就是說你想走中間路線,想踩「鋼絲」踩不下去的,搞所謂的「極限競爭而不對抗」可能嗎?現實嗎?

其實在新聞稿當中講到中方領導人的表態,有一句話很關鍵很有意思,很多的外媒都引用了:「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我們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這話很有意思。當然單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如果說和以前的表述聯繫起來看,那就有意思了。

以前我們的領導人對美國領導人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太平洋足夠大,足夠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現在講的範疇更大了,講的是地球可以容得下中美兩國。這意味著前面講到的中美兩國的團結合作的範圍涉及到的已經不僅僅是太平洋了,而是整個地球了。

以前講這個問題,是講太平洋區域。現在講的是整個世界。很大程度上,這是逼了美國一步,將了美國一軍。以前是在亞太範圍內的合作,你不幹,你拖著,你耍滑頭。現在以前那個標準不夠了,現在要在世界範圍內了。接下來怎麼辦,你自己看著辦吧。

講到這個地方,大家是不是咂摸出點味來了。中美元首的會晤,核心談的是一個什麼問題呢?當然這個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表述我表述不是很準確,但是這個味道咱們可以講出來,是不是有點中美共治的味道了?以前美國曾經提出過這個問題,但是只是拿這個做個幌子,做個「帽子」,引我們上套。現在你提我們也可以提,而且我們提的比你還要大。

當然這個「大」不是隨口一提,它是有背景、有底氣的,因為之前美國有意挑起了一系列的事情,跟我們鬥了足足有四五年。這四五年斗的結果怎麼樣,美國的決策者心知肚明。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他們心知肚明的結果,所以我們也就可以水漲船高了。

可能很多朋友會說,美國人說話不算數,講這些東西白說,他會按照你說的來嗎,會不會按照我們說的來?現在我敢說,肯定不會按我們說的來。這是一個過程,打打談談,談談打打。但是這一次我們大家可以把我們要談的要打的最終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可以看清楚,這就是一大進步。

那麼這個東西,一步實現不了怎麼辦呢?慢慢來。

中國領導人又講了一個「三不」「三多」,這就是當下現階段中美關係應該達成的一個目標。原話是雙方要了解彼此的原則底線,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多溝通、多對話、多商量,冷靜處理分歧和意外。如果剛才說那個是一個長期目標,那麼這個就是一個短期目標了。

講到這裡,還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給美國人講的這麼清楚,講的這麼明白,掰開了揉碎了跟他講,美國人會馬上接招嗎?馬上接招是不會的,那純粹屬於想多了。

我們看到了一件事情,元首會晤剛剛結束。白宮發言人約翰·科比在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美國主張台海和平穩定,不支持台灣地區獨立,但是不會放棄向台灣地區提供武器」。

為什麼這個時候說這個話?對美國來說,這個時候這句話必須要說。因為如果這個表態不做出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

當年尼克森訪華的時候,基辛格回國前,正好那邊聯合國大會投票討論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問題。去機場的路上,我們送行人員就問基辛格,說您看中國今年有希望重返聯合國嗎?基辛格沒有多思考,牛皮哄哄的說了一句:「明年這個時候差不多,今年恐怕懸」。其實他不知道,那邊的投票結果已經出來了,聯合國以壓倒性的優勢通過了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提議。

這個故事在電視劇《外交風雲》當中有這麼一段。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潰堤垮壩的效果。基辛格來中國談,談下來了,涉及到中美關係正常化的《上海公報》,他回去雙方就會公布。但這個時候,美國還沒有給他的盟國發令,說可以讓中國重返聯合國了。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還沒有正式公布的消息,已經引發了一場「潰堤式」的效果。

這就是國際政治,這就是大國政治。而美國現在處的狀態,恰恰是這種搞不好就要潰堤的狀態。美國之前拉著一堆的所謂的盟友搞陣營對抗,這些盟友們搞的也是心有不甘的。如果現在美國撒出口風要改弦更張的話,恐怕盟友們掉頭掉的比美國希望的要快得多。所以美國人一定要讓約翰·科比說出那樣的一段話。

而實際的表現當中呢,這個變化也會是一步一步,一點一點的。一方面要考慮戰略外交的影響,另一方面要考慮到雙方實力對比變化,也是一點一點的悄然發生的。

事情就是這樣,越是大事越容易這樣。好多東西可能在你不經意之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前些日子巴以衝突的時候,以色列故意鬧么蛾子,在中國駐加沙人員撤出的問題上給我們為難,號稱把中國和俄羅斯的人員排在了後面。什麼時候排上還沒譜呢。那邊俄羅斯人大喊大叫,這邊中國好像沒有發出更多的多麼強硬的聲音。可是過了沒幾天,外交部發了一個聲明,中方駐加沙的相關人員已經全部安全撤出了。

可能很多人都沒在意這個小消息,但有的時候在國際上就是這樣。看似漫不經心,甚至舉手投足當中都沒有任何痕跡,就把事辦成了。這才是最厲害,最具威懾力的。那種動輒放狠話,甚至拎個「刀子」比劃比劃的,那基本上都是下乘武功了。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cn/05e6ff6eb7d003862ed4d469a3a962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