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漢官從何時自稱「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講究

2023-07-01     一盞歷史

原標題:大清漢官從何時自稱「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講究

清宮劇中經常會聽到大清的官員稱自己為「下官」和「微臣」。「下官」的稱呼是官員之間的稱呼,泛指下層官員見到上司的謙稱,而「微臣」是大臣在皇帝面前的謙稱。但「微臣」和「下官」的稱呼只能是漢臣的自稱,而滿洲官員他們都是以奴才自稱。滿洲奴才源於八旗制度,在每個旗中,一切旗人都是旗主的下屬,也就是奴才。滿洲的奴才並不是漢人所謂的賤稱。在滿洲人心中奴才乃自家人的意思,意寓兩人關係比較親近。所以,在清朝只有滿洲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漢臣是絕不能這樣自稱的。

滿臣天保和漢臣馬人龍聯名上了一道關於科舉舞弊案的奏摺。因為在所上奏摺中,滿臣天保的名字在前面,所以就直接寫了奴才天保,馬人龍。原本想省些筆墨和折本(清朝的奏摺是朝廷統一發送的),沒想到惹得乾隆大怒不已。人人都以為乾隆發怒是因為科舉舞弊案,沒想到卻是因為漢臣馬人龍居然敢和滿臣天保一樣自稱奴才。乾隆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冒稱」,對馬人龍做出降職處罰。當然馬人龍面對這種特殊情況,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能認栽了。

所以說,乾隆完全憑著自己的性子來,一點原則都沒有。不論你做得如何周到,他都能找出茬來。

就在這次,康熙重新規定,大清以後漢官見到滿官不用再行大禮(跪下),只需要抱拳為禮即可,對皇上漢官可自稱「微臣」,漢官員之間可自稱「下官」,滿洲官員還要自稱奴才。康熙這一決定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e1742a9503afff267cf730eca96eec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