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王爺,享年84歲,挺過14年抗戰,見證新中國成立

2023-06-20     一盞歷史

原標題:清朝最後一位王爺,享年84歲,挺過14年抗戰,見證新中國成立

一個王朝除了應該要有的皇室王位之外,還有很多的世襲爵位,而其中等級最高的。當然是非世襲罔替莫屬了,要知道,世襲罔替的爵位和一般的爵位相比,好的可不止一星半點,因為其他的爵位世襲承位還要降級,而那些世襲罔替的家族根本就不用擔心這種問題。

因為世襲罔替的家族爵位不變,所以一般人都將他們稱為「鐵帽子王」,而在當時的清朝,也一共就只有12家享受到了這種殊榮而已,其中僅有4家是屬於立功之後的獎賞,剩下的那些,都是對清朝有開國之恩的皇室。

清朝建立初期,最開始設下的世襲罔替家族中,只有順承郡王是延續到了清末最後一代,而順承郡王文葵,不僅是順承郡王這一爵位的最後繼承人,還是清朝最後一位王爺,有著84歲的高齡。

1917年的時候,上一任順承郡王訥勒赫去世,而後文葵按照祖訓被接到了郡王府,年僅6歲的文葵就這麼當上了順承郡王。彼時在他繼承爵位的時候,清朝的政權已經被推翻了,只不過溥儀作為皇帝還在皇宮落榻而已,也因此,文葵身為郡王的權力還是有的,只是不能夠再領取屬於郡王府的俸祿了。

王府的一切都沒有改變,家中設施和安排的護衛都和清盛時期相差無幾,但也只是空有殼子罷了。因為清朝政權的沒落,順承王府早就不像以往那般輝煌,就連郡王手中的權力也僅僅只限於效命於他們的人而已,文葵窮酸郡王的稱號在當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甚至孩童們在街上跳繩所用的順口溜都飽含了對他的嘲笑。

不幸中的萬幸是,所有的王府都是屬於郡王的個人財產,也就是說,裡面的東西並不需要上報給朝廷就可以自由地支配使用,也正是因為這樣,文葵才能夠短暫的維持王府的開銷,不至於落敗的如此之快。

當時年僅6歲的文葵身上就挑起了重擔,他不僅要應酬其他王府的事情,還要抽空來學習書本知識,從「四書五經」到「經史子集」,都是他要學的內容,好在文葵比較刻苦,這些對他而言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文葵9歲的時候,貝勒爺載濤為他做了擔保,讓他用75000塊的價錢,把順承王府賣給了張作霖。沒了王府的文葵只好在一個胡同裡面暫時將就著住,然而那筆看似豐厚的巨款並沒有讓他撐多久,反倒是很快就用完了。

沒有錢的文葵不知道怎麼辦,而他又在這個時候聽說溥儀建造了偽滿洲國,索性就跑到了他那裡去,以謀出路。這個時候的他還是有點野心的,想著自己到溥儀那裡去,不僅可以學到很多新鮮的東西,說不定還可以幫助溥儀創下一支新的勢力,光是想想就讓人激動不已,所以他幾乎是毫不猶豫的來到了偽滿洲國。

文葵初次抵達溥儀的地盤時,那裡已經建立了一個專門訓練陸軍的地方,溥儀在知曉文葵的來意之後,就建議他去考炮兵科。那文葵也很是爭氣,不僅考上了,還在裡面擔任了炮兵少尉兼隊副,其實力不可小覷。

但是在那裡面待了幾年,他始終沒有感受到可以復國的希望——「或許大清王朝真的滅了」,抱著這樣的想法,有些失望的文葵告別了溥儀,重新回到了北平,打算隨便找一份安穩的工作度日,遠離那些紛擾。

只是天不遂人願,因為他身份的特殊,導致政府時不時就會找上他,邀請他去參加一些活動,這也使得他沒辦法像個普通百姓一樣生活。在1958年的時候,因為政府開展大躍進活動,所以文葵就把王爺的封冊上交了,那本鍍了金的銀冊就這樣落到了政協手裡。

但好在是交的早,若是在之後的文革被搜出來,那文葵的性命也就不保了。

當然,文化大革命也讓這位郡王吃了不少苦頭,但是好在沒有傷及性命,多大的風浪最後都還是挺過來了。到後來政策被落實了下來,距離新中國成立也過去了十幾年,彼時的文葵每個月都能夠領到相應的補貼,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1992年,這位已經有84歲的老人在家中逝世,他的離去也代表著清王朝世襲罔替政策的落幕,他能夠在經歷了14年抗戰的風波後見證新中國的成立,並在此之後安享晚年,或許也是命運對其特殊的眷顧吧。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8e29690e9d2c5583d59b6e230d8b7e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