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人口為何會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激增至4億,原因很簡單

2023-06-10     一盞歷史

原標題:清朝人口為何會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激增至4億,原因很簡單

華夏文明存在了五千年的時間,縱然中國是現如今世界公認的人口大國,並不是從起初便擁有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封建王朝的誕生促使著華夏文明邁向更高台階。

文明的進步往往伴隨著戰爭以及國家的興衰,當奴隸制社會徹底宣告結束之後,是偉大的秦始皇帶領華夏民族開創了民族發展新篇章,這個過渡內華夏文明整體質量有了顯著提升。

奴隸制社會的風氣與流行的思想觀太過泯滅人性,頗有種一日為奴終生是奴的既視感,這種社會環境之下百姓們的生存自由度可想而知,底層百姓甚至連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沒有。

既然為人那麼必有逆鱗,當心中對制度的怨懟情緒越發高昂後,下一代百姓的怨恨只會多不會少,這樣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奴隸制的廢除乃是必然。

而封建制度降臨後百姓們的生活條件明顯好了些許,不愁溫飽問題自然會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人口呈現增長趨勢再正常不過。

這種情況能真正算得上是處於爆炸式變動還是在清朝時期,清朝建立後東方大地的富饒程度已令人望而生畏,國泰民安的盛景造就了百姓們安居樂業的美好畫卷。

人口出現增長側面也印證了清朝政府的治國有方,粗略統計清朝人口乃是從7000萬激增至4億。

01

人口激增 農戶地位

這種人口激增背後所呈現的社會常態已經十分明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方便管制全國百姓,制定出一系列限制百姓日常出行的規定。

其中對天下百姓的身份問題列出了詳細限令,這份限令說得通俗些就是若為農戶那麼世代都是農戶,農戶在一眾戶籍當中地位不是一般的低下。

農民們勞碌多年為糧食的產出做出驚人貢獻,封建時代的農民們卻只能享受到低等社會福利,甚至很多時候這份福利幾乎等同於無。

社會地位稍高的角色都不會將農民放在眼底,這就是農戶在封建社會的無奈之處,農民為農戶同理軍人門第則屬於軍戶。

當然也並不是說本身是什麼戶籍就沒有任何更改的可能,只是制度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脫離原本戶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農戶們之所以會獲得這般不被人重視的戶籍,正是因為祖祖輩輩手中無人脈家族子弟並無太出眾的角色,兩種因素相疊加幾乎將農民改動戶籍的渠道全部封死。

不出意外的話再過多少年農戶也仍舊是農戶,一旦百姓們沒辦法隨意更換職業與戶籍,朝廷對社會的掌控度會越來越高,這才是朱元璋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然而這個制度執行久了難免會出現馬太效應,強者恆強弱者更弱的惡性循環會隨著時間變動愈加嚴重。

果不其然明朝滅亡後埋下的後患被清朝朝廷一力承擔,明朝末年社會局勢動盪百姓們慌不擇路紛紛舉家逃亡。

結果就是路遇渾水摸魚的劫匪或是各路官兵被獵殺,直接導致明末時期社會人門口數量大幅度銳減,同時社會矛盾也在日益加劇。

順治帝成功入關後沿用了朱元璋那套治國方針,此時平民階層與官僚階層的衝突並未得到解決。

雙方矛盾被朝廷暫時粉飾,但一味地基於原本制度做出一些改動也是治標不治本,所以康熙帝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頒布永不加賦的政令。

02

廢除人丁稅 萬民利益

這條政令很好地化解了底層百姓心底積壓已久的怨氣,總算讓底層百姓對朝廷有了幾分信任與依賴,這無疑是等於減輕了百姓們原來巨大的賦稅壓力。

不得不說康熙的戰略眼光著實驚人,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度與朝廷的治國成果有著極大關係,皇帝本就應該為國為民,康熙的做法讓當時百姓很有好感。

時間來到雍正時期人丁稅徹底被廢除,壓在百姓們頭上數百年的稅收壓力終於消失殆盡,可見雍正時期清朝經濟實力會突飛猛進早有前兆。

雍正為天下萬民爭取到更多的利益,百姓會齊心協力努力改變生活水準不足為奇,社會發展需要的是每一位百姓那份微薄的力量。

無數人的力量擰做一股繩產生的能量不言而喻,百姓生活有了希望開始期待著未來是何種光景,自然不會再一次心生負面消極的念頭。

人口增長在雍正決定廢除人丁稅那刻起便是必然結局,到了鴉片戰爭之前根據詳細統計人口數量已超出4億。

要知道社會生產力整體不如現代的清朝,就算朝廷再怎麼為百姓謀取福利減少生活壓力,生存難度仍會高出現代無數倍。

清朝人口數量破億顯然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強大,唯有國家足夠安穩百姓才會毫無後顧之憂地養育後代。

若非如此百姓首先要顧忌的其實是個人性命,亂世之中每個人都如同一葉扁舟,為避免戰火波及自身百姓早已顧不得繁衍後代傳承家族文化,活下去是腦海中僅存的想法。

4億的這個數據出現的時間距離康熙頒布政令只過去百年,從明末到雍正時期百姓的生存難度始終處於遞減狀態。

還是那句話解決溫飽問題才能再談其他,人生在世生存是首要任務,如果都活不下來還談何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若要提升百姓的生育慾望必須從百姓利益入手,百姓看不到人生的未來幸福感會大打折扣,生育問題就會淪為百姓心中不願選擇的選項。

03

百姓需求 對症下藥

不論是國家經濟發展還是其他方面需要更上一層樓,第一步都要將了解百姓真實需求作為切入點,百姓是組成社會的關鍵部分。

上等人士與底層百姓都在此列,朝廷不能只注重上等階層的利益,哪個時代皆是普通百姓為大基數群體。

哪怕做不到顧忌百姓方方面面的懇求與渴望,也一定要拿出發誓會改善百姓生活的誠意,百姓不是不知以他們的能力恐怕難以實現階層跨越。

可是這不能代表底層人民沒有吃飽穿暖的基本權利,稅收壓力加重就是在壓榨他們的生存空間,操勞一年積攢的家底多半數都要上交朝廷應付稅收,雍正的手段實則正是對症下藥。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02aceb2407f7f901f0f6b3beb31e7b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