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管員楊百萬把2萬炒到2000萬,回報率比巴菲特還高

2023-06-30   一盞歷史

原標題:倉管員楊百萬把2萬炒到2000萬,回報率比巴菲特還高

八十年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始年代。政府鼓勵有能耐的人先富起來,能富到什麼程度,就富到什麼程度。

在這個大環境的催生下,不管是底層的普通人,還是有點社會地位的官家人,都削尖了腦袋,往富人的孵化器里擠。

很快一大撥富人,真的被孵化出來了。

比如馬雲,比如王健林,比如義烏的商販們。

「楊百萬」也是先富起來的人,但是他前幾天去世了。走的時候選擇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日子:農曆的五月初五,是屈原因為亡國而含恨投江的日子。

不過,「楊百萬」可不是含屈而死。他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的,而且走得很平靜。他的兒子可以證明這一點:「父親生前說,自己已經轟轟烈烈活得很精彩了,離開時不想打擾大家,他想安靜地走。」

這就是「楊百萬」。當初暴富的時候,就是那麼安安靜靜地看報紙,在報紙中找尋財富的埋藏地點,然後一鎬下去,刨出了金礦之後,便安安靜靜地發財。

「楊百萬」叫楊懷定,是上海合金廠的倉庫保管員,一九八八年之前,在國企過著撐不著,但是也餓不死的日子。

保管員的工作不累,工資也不高,是那種時間寬鬆,生活緊巴的狀態。

八十年代初,政策稍微寬鬆了一些時,楊懷定攛掇妻子承包了一家鄉鎮企業,自己依然在國企上班,暗地裡幫妻子推銷產品。

老楊為人熱情,心活嘴巧,產品銷售乾得不賴,家庭收入便水漲船高。很快,家裡的錢垛起來了,目測有兩萬塊。

手中有了存款,老楊本就為人大方,於是便時不時地弄點外煙,請身邊的工友和熟人一起吞雲吐霧。

人們光是知道楊懷定大方好客,並不知道他的錢是咋來的,於是當倉庫失竊時,老楊便「近水樓台先濕鞋」,成為第一人嫌疑人。

一九八八年四月的一天,楊懷定如往常一樣,踩著點來到了倉庫。可是他剛剛踏進門,便被公安局的人按住了:「別動,跟我們走一趟」。

那情景像極了電視里的段子。

當一頭霧水的楊懷定到了局子裡,才知道由他保管的倉庫,在前一天被盜了。

廠保衛科負責人接到報案後,立刻想到了為人大方的楊懷定。腦子裡也迅速臆想出了楊懷定生活奢侈,收買人心的財物支撐點的出處。

保衛科把嫌疑目標上報公安局,公安局也毫不怠慢地將楊懷定「請」到了局子裡。

到了局子裡,楊懷定被馬不停蹄地審了6天。工廠那邊來信了,說是真正的賊人作案時被抓了現行,保衛科盯錯人了。

疲憊不堪的楊懷定,被禮送出公安局。

人雖然全須全尾地出了局子,可楊懷定的面子卻也被丟進了黃浦江。

堂堂七尺男兒,平白受此冤屈,楊懷定咽不下這口氣,一紙辭呈遞到厂部:豬八戒摔耙子,不伺猴(候)了。

這一天,是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一日,楊懷定成了無業游民人。

摔了國企的門,雖然一時痛快,但是作為家裡的頂樑柱,啥也不幹,坐吃山空也不是事啊!

楊懷定曾經想去上學,想把當年失去的學習機會找補回來。但是自己已經失去了正式工作,呆在家裡沒了收入,念書?靠老婆供?那不是又丟一次面子嗎。

但是楊懷定天性愛學習,學不能上,圖書館還是可以進的。於是從離開工廠之後,楊懷定有時間便鑽進圖書館。

作為頭腦靈光的人,楊懷定進圖書館,對致富門路,國家經濟政策,金融理財方式等信息情有獨鍾。

有一天,楊懷定剛拿起一張報紙,便發現一則消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通過央媒宣布:經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地內的公民,可以自由買賣國庫券!

啥意思?就是說發行於1983年的國庫券,老百姓如果不願意拿著了,可以自己到市面上流通了。

楊懷定拿著報紙,反覆看了幾遍,心裡一個計劃醞釀成了。

他一邊計劃,一邊感謝自己生逢盛世:「這改革開放可是貨真價實的好,全方位地為咱老百姓創造致富的機會啊!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之後的幾天,楊懷定把設想付諸了行動。

1988年春天,上海證券交易市場啟動了國庫券交易。楊懷定同媳婦商量之後,揣著家裡積攢多時的兩萬塊錢,來到了交易所。

剛開市時的國庫券,百元面值看到一百0四元。楊懷定將兩萬元一起投了進去。

楊懷定的第一筆買賣,本打算掙一筆高於銀行存款的年利率就行。

可是當天下午,當楊懷定跑到交易所看行情時:國庫券的面值,已經長到了一百一十二元。

楊懷定見好就收,立刻出手,一下掙了八百元。

旗開得勝,一戰告捷,楊懷定信心倍增。

剛開始,國庫券交易只是在六個中心城市施行。

這個時候的楊懷定,簡直把報紙當做了他的財富地圖,每天都會仔細地觀察各城市的行情。

後期楊懷定在回憶這段經歷時,動情地說:「我的事業是從看報紙開始的,報紙里有黃金。我每天都從報紙上,了解各地國庫券的行情。」

楊懷定在報紙上,將六個城市的交易情況做了比較,決定從地區差價最有優勢的安徽合肥下手。

他了解到,安徽合肥的國庫券,是按照面值等價出售。而此時上海交易市場,收購百元國庫券的價格,可以看到一百0二元。

楊懷定眼睛亮了。

不過,這時楊懷定的胃口有點大了,他覺得從上海到合肥,坐火車跑出那老遠,緊靠自己的積蓄,有點不值。

跑到別人的地界了,怎麼著也得干票大的。

他動起了加槓桿的心思,思來想去,又回到原單位,去找那些老夥計幫忙。

煙酒加情分,一套組合拳打出去之後,老同事們都認同楊懷定的人品。所以,他很快就籌集到了十萬塊錢。

選了個吉日,楊懷定單刀赴合肥。由於很好地利用了地區差,僅僅三天時間,就掙了六千元錢。

接下來楊懷定又多次晝夜往返,開始了艱苦但是卓有成效的摸金之旅。

這個時間的收入,按照楊懷定自己的話說:「那時候只有10元面值的人民幣,沒有點鈔機,我們嘩啦嘩啦地數錢,真的數到手抽筋,而且神經高度刺激。」

可以這樣講,上海的國庫券交易市場的的快速發展,楊懷定功不可沒。

俗話說:櫻桃好吃樹難栽,楊懷定的淘金路,說時容易做時難。八十年代出遠門,坐的都是綠皮火車,人多,賊也多。

為了不引人注意,楊懷定每次出行,都穿著一件舊衣服。用一個破皮包,裝著數目可觀的錢或者國庫券,坐上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戰戰兢兢地和旅客們擠在一起。

每次往返,楊懷定都是坐夜班火車,這樣可以在第二天早晨不耽誤交易。

一次,火車在漆黑的夜晚,咣當、咣當地疾駛著,睏乏不堪的楊懷定實在挺不住了,便靠在椅背上打起了盹。

人們都在昏昏欲睡,楊懷定突然覺得自己的胳臂一聳,他下意識地睜開了眼睛。

本來緊緊摟在懷裡的皮包不見了!

楊懷定的額頭立刻冒出了細汗:皮包里裝的可是他的身家性命啊!

他慌忙站起身來剛想喊,過道對面,一個一直盯著他看的旅客,向他努了努嘴,示意他向前面的車廂追。

楊懷定不顧道謝,飛步向他示意的方向追去。

好在發現的及時,追了幾節車廂之後,楊懷定就看見一個年輕人,手裡拎著自己的皮包,快步向另一節車廂走去。

楊懷定追了上去,一把拽住皮包。那個人見狀,訕笑著說:「不好意思,走得急,拿錯了。」

楊懷定見皮包完好無損,也沒有過多計較,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坐在那裡,楊懷定暗自慶幸,得虧這個破舊的道具不起眼。如果拎皮包的人知道裡面是巨款,說不定會跳車跑了。

慶幸是慶幸,楊懷定再出行時,可就輕易也不敢睡覺了。

過後許久,楊懷定回顧這件事時,還感慨地說:「如果錢追不回來,我也就不是今天的我了。人生平時不起眼的某一個成功的事件,或失敗的事件都可能大大改變人的一生。」

楊懷定信命,也善於審時度勢,適時而動,不與國家法律較勁。

改革在試水期時,政府的許多法律法規,還沒有及時跟進。

有些事,政府沒來得及想,楊懷定卻想到了。

1989年冬天某日,上海稅務局大樓剛開門,就走進來一位衣著樸實,身材胖乎乎的中年男人。

前台業務員經過詢問,知道他是來諮詢證券交易如何交稅的事時,心裡犯了難。

業務員遍尋稅務法典,就是沒有這方面的相關規定。沒辦法,他們只好找來了領導。

領導來了一看,認出來人是楊懷定,聽他說是要交稅,先把他表揚了一通。接著為難地對他說:「這事我們也拿不准。你先回家,我們向總局反應一下,容幾天再給你准信。」

楊懷定回家了,很快稅務局那邊給楊懷定回信了:「上面說:考慮到證券發行流通剛剛起步,群眾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暫時先不收稅。」

楊懷定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實了。

可是上海稅務部門的領導認為,楊懷定主動申請交稅的行為,很利於增強人們的交稅意識,值得宣傳。於是就把楊懷定的事跡寫成報道,發表在了《新聞報》上。

事跡一經發表,楊懷定的致富經歷,便在市面上發酵了。人們口口相傳,「楊百萬」很快就成為了楊懷定的標籤。

經過幾年在國庫券異地交易市場上的歷練,楊懷定更鐘情看報紙,研究國家的各種政策。對於金融市場風吹草動的觀察,更加老道和精明了。

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四日,是楊懷定進入股市的第一天。在這之前,楊懷定看電視時,注意到一條消息:國家銀行決定,放鬆銀根,降低銀行貸款利率。

楊懷定通過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研判,敏感地嗅出股市的春天來了。

「我應該向股市進軍了。」楊懷定對妻子如是說。

作為上海股票交易市場的掌門人,闞治東是楊懷定的朋友。證券交易所要開張了,闞治東未卜先知地對楊懷定說:「人們對於證券交易的認識還不足,我怕交易所開張時,沒有生意,到時候老兄一定要來給我助陣啊。」

是啊,剛剛啟動的中國股票市場,就如一個初登大雅之堂的店小二。闞治東真怕牛哄哄的上海人,不給面子,開張的第一天,弄一個門庭冷落車馬稀的尷尬局面。

好在闞治東認識老楊,好在老楊是個倍講義氣的漢子。開業的時間到了,楊懷定笑盈盈地來了。

看到楊懷定來了,在大街上遛彎的,到交易所一探虛實的,閒來無事,出門看熱鬧的人,紛紛圍上來。

楊懷定來到交易所,進門就告訴闞治東,自己將手頭所有能動的資金都拿了出來,闞治東可以看著辦。

朋友鼎力成全,闞治東也不含糊,他把自己營業部掌握的股票飛樂音響掛了出來,當然第一筆成交的就是楊懷定了。

許多人隨著「楊百萬」的操作,跟風了他買進的股票。

不知是風水開始照應中國股市,還是「楊百萬」看得准。半年之後,股市真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了:幾乎是所有股票的價格,都如雨後春筍般地竄了起來。

當初楊懷定買進的"真空電子",由100元漲到2200元;"飛樂音響"由50元漲到600元!

楊懷定一戰成名,開啟了股市的「楊百萬時代」。

有人說「楊百萬」命好,總會讓他趕上發財的機會。

但是了解楊懷定的人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楊懷定自身的悟性高,情商高,財商高的秉性,可是人家自帶的法寶,那是任誰也無法模仿和複製的。

已經花甲之年的楊懷定,不但積累了厚實的財富資本,名下資產已達到了兩千多萬。而且名聲遠播,並且在1998年,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

盛名之下,楊懷定依然清醒。

到了兩千年,中國股市經歷了當初幾隻股票撐場面的稚嫩階段,成長為了一個擁有兩千家上市公司的大市場。

場子大了,入市的股民也多了,楊懷定既看到了商機,也看到了危機。人們紛紛湧入股市,菜鳥們的盲目投資,讓許多家庭不時發生各種悲劇。現在,我願意懷著對改革開放的感恩之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維護者。楊懷定說道做到,他利用自己二十來年游弋資本市場的經驗,開始著書立說。

面對股市群雄四起,韭菜林立的局面,他經過一番苦心鑽研,以一個中學生的學歷,用積累了二十年的經驗,寫了五本專著,幫助股民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尋找致勝法則。

面對不斷上門諮詢炒股知識的菜鳥們,楊懷定和兒子一起,開發設計了一套"楊百萬決策作業系統"軟體,給眾多股市新手送去了保障。

如今「楊百萬」走了,他的盛名,終將會因一個歷史時段的結束,而成為一個特殊群體口中的傳說。

但是中國改革開放演繹出來的故事,卻因為它那非同尋常的造富效應,讓一部分原本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草根們,借力打力,成為了那個時段的風雲人物。

楊懷定以一個不甘貧困的普通公民身份,憑藉著非凡的經濟頭腦,和銳利的目光,讓歷史記住了自己。

「楊百萬」一路走好!

. END .

【文| 楓韻】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推薦:

魯迅原配朱安:獨守空房41年無愛無性,臨死唯一要求也被拒絕

她是魯迅力薦的才女,湯唯曾飾演她,卻一生坎坷只活了3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