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略性失敗出現標誌性事件:拜登退選,未來四年對華變數增加

2024-07-23     陳虎點兵

7月22日一大早就看到拜登宣布退出美國總統大選的消息了。消息一出,大家都在紛紛猜測誰接替老拜登代表民主黨參選。拜登推薦的是現任的副總統哈里斯。然後民主黨內還有兩個州長呼聲挺高。但是現在看,不管是哈里斯還是其他的什麼人,都很難與特朗普競爭了。因為我們知道臨陣換將兵家大忌。到了這個時候突然換人,恐怕民主黨這一次大選是輸定了。至於說特朗普是不是贏定了,只需要看他有沒有福分能夠活到那一天了。

其實從「吃瓜看戲」的角度,大家猜接下來誰跟特朗普打擂,這個是一個很正常的思路。但是從國際戰略的分析上,我覺得視角和思路遠不止這一個。為什麼拜登會退選?僅僅是因為身體的原因嗎?即使身體的原因,為什麼到了這個時候才匆忙換人?它的背後反映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呢?要想找到答案,先看一看美國國內對拜登的評價。

民主黨內在拜登退選消息出籠之後,把拜登誇成了一朵花。這個很好理解,「人死為大」嘛,政治生命死了,當然這個時候大家是要講好話的。更何況接下來民主黨還要參選,如果把拜登說成是一堆「狗屎」,那接下來你還怎麼參選?

看看共和黨這邊就不一樣了。儘管拜登退選了,特朗普依然沒有客氣,講他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而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邁克·詹森更直截了當地說,既然你已經沒法參加競選了,那接下來你的總統任期是不是也沒法履職了,乾脆現在就直接退吧。

看著兩黨截然不同的反應,看來不好得出結論,這基本是靠立場站隊來進行評價的。我們只好用我們自己的思維來找答案了。

首先講,在任總統競選連任中途退出,這在美國的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56年前,當時美國總統林登·詹森退出了連任競選。那麼詹森當時是一個什麼樣的背景呢?一講背景大家都知道了,正是打越戰的時候,而且是越戰打得一塌糊塗,打不下去的時候。由此得到的第一個推論是,現任總統退出競選連任,說明你這一任的任期乾得很糟糕。同時說明美國碰到大事了,碰到你無法克服的大事了。

那麼沿著這個思路再往下想一下就會發現,不管是拜登退出競選還是特朗普之前一任而終,其實反映的都是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的國家治理出了大問題。

沿著這個思路再往前一看就會發現,其實10多年以來,美國的國家治理就開始出問題了,而且這個問題一直在延續。那麼這個東西至少能追溯到哪呢?多了咱們不追溯,至少可以追溯到歐巴馬的任期。歐巴馬任期之前,出現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那麼這個東西就要往前追,追到小布希的頭上了。

歐巴馬在任期間,表面上把金融危機這個坎跨過來了,所以歐巴馬卸任後還是得了不少誇獎的,在美國政壇也有相當的地位和影響力。但其實回過頭來看,我們會發現歐巴馬最初的施政的政策有些東西根本沒能實現。

舉個最直接的例子,提出把美國的戰略重心從歐洲轉向亞太,就是歐巴馬提出的所謂「亞太戰略再平衡」。但是這個東西在歐巴馬的整個任期內實現了嗎?沒有實現。不僅沒有實現,反而在歐洲又搞起了一波。實際上今天的俄烏衝突如果追溯起源的話,可以一直追溯到那個時代。

講到歐巴馬時期國家治理的失敗,那麼到了特朗普任期呢?其實很簡單的一個標誌性的東西,特朗普當時沒能連任,說明什麼問題呢?同樣說明在他的上一個任期當中,美國的國家治理是失敗的。現在輪到了拜登,又出現了同樣的結論。所以說從拜登退選這個事,如果我們從根子上看,它反映的是什麼呢?反映的是這些年來美國國家治理的全面失敗。

那麼接下來,大家可能都會說特朗普這下子無敵了,基本上來說此次大選板上釘釘贏定了。接下來又會有人在討論特朗普上台對中國好還是壞。其實這個問題我以前講過,在美國的政壇當中,能夠參加總統競選的不管是特朗普還是拜登,或者是哈里斯或者是什麼人,對中國都不會好。因為把中國視為最大的「威脅」最大的敵手,這個問題在美國兩黨之間早已經達成了空前的一致了。而且現在誰要想拿選票,必須拿中國來說事,所以你說他對中國能好嗎?

因此看誰上台對中國有利,絕對不能從誰對中國好這個視角去看。我以前講過一個視角,要倒過來,要看誰上台對美國更壞。當時我的觀點是,我認為特朗普上台對我們相對會有利。為什麼呢?因為特朗普上台意味著美國的內外政策又一次要翻「烙餅」了。從歐巴馬任期結束之後,美國的內外政策再來回來去地翻「烙餅」,4年翻一個個,它能好嗎?

所以說現在特朗普當選,那麼意味著美國的內外政策又將翻一次「烙餅」。而且特朗普還能再連任嗎?如果不能再連任,是不是下面還要翻「烙餅」呢?從這個地方你就可以體會出,美國國家治理失敗到底是一個什麼意思了。

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呢,老天給我們提供了機會,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就好了。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067110dd3e230883048b3983308699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