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飛彈打擊之前通報美國,以軍F-35遭重創,兩個說法靠不靠譜?

2024-10-03     陳虎點兵

這兩天很多人都在討論伊朗飛彈打擊以色列,但是有兩個比較大的爭議點。

一個是說,伊朗在實施飛彈打擊之前通報了美國,為什麼有這個說法呢?因為在伊朗飛彈襲擊之前,美國向以色列發出了預警,預警很準確,所以得出結論,就是伊朗實施打擊前通報了美國。第二個爭議點是伊朗飛彈的打擊效果。有人說伊朗這一波飛彈襲擊摧毀了20多架以色列的F-35,以色列這次賠大了,而且看到最新的說法,摧毀F-35的數量已經到30架了。

這兩個說法究竟靠不靠譜呢?我從飛彈本身的性能和使用上來說說我的看法。

針對第一個爭論點,我的觀點是美國的預警,並不能說明伊朗提前通知了美國。先看看飛彈襲擊和美國發出預警的時間,伊朗的飛彈襲擊是發生在北京時間凌晨1點左右,飛彈打擊的持續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一共發射了200枚飛彈。美國的預警是什麼時候發出的呢?大概是在伊朗飛彈襲擊之前兩個小時左右發出的。憑著這樣的一個時間關係,基本上就可以說,美國的預警並不能說明伊朗提前通知了美國。

可能有人會問,伊朗沒有提前通知,美國為什麼能夠如此準確的發出預警呢?如果你了解彈道飛彈的使用,你就可以清楚了。彈道飛彈不像我們平常看到那樣,就是一輛發射車拉出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起豎發射就完事了。

閱兵場上你看到的是一輛運輸發射車,但是實際使用的時候可不是這樣,需要有一大堆各種各樣的保障警衛車輛,要有測地車,要有指揮車,要有通信車,要有工程保障和技術保障車,要有發電車等等。

另外你這麼一個飛彈發射系統出去,要不要警衛部隊呢?警衛部隊還要有警衛車,要不要有防空力量呢?防空力量就要有防空車,這樣雜七雜八的加起來,那可是一大堆的車輛。所以一個通常的說法,開出門一長溜,停下來一大片。發射車從飛彈基地開出去,到預設的發射陣地,這要有一個過程,而車一多,這個過程消耗的時間就更長了。

伊朗發射的飛彈當中,有一部分還是老式的液體燃料飛彈。這些飛彈在發射前要臨時加註液體燃料,這個過程時間就更長了,而且200發飛彈在一個小時之內完成發射,這是個什麼概念呢?200枚飛彈就是200輛運輸發射車,配套的各種車輛加在一起可能數千輛,這麼大的一個車隊,一個一個的從基地和不同的地點開出來,在預設的陣地彙集起來,再完成各種各樣的發射準備,兩個小時能做下來已經很了不起了。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天上的衛星可以看得很清楚,因為這個目標是很大的明顯目標,所以憑著衛星偵察,美國就有能力監測到伊朗要發射飛彈了。而伊朗發射前的一系列動作的延續時間,有足夠的時長讓美國給以色列發出預警,所以說美國的預警,並不能說明伊朗提前通報了美國。

第二個爭議點,伊朗的飛彈是不是打掉了二三十架以色列的F-35?我的答案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極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飛彈襲擊之前,以色列是得到了預警的。不要說預警時長一兩個小時,哪怕有個十幾二十分鐘的預警時間,在伊朗飛彈落地之前,以色列的重要的裝備設備都會進入掩體的。

F-35在以色列空軍來說,那是大寶貝。一旦有個風吹草動,肯定要把它拉到加固的掩體當中,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加固的機庫當中。一旦進入這種永備式的堅固掩體,除非飛彈直接砸在掩體的頭上才有可能將飛機摧毀。如果說飛彈的落點離掩體有個二三十米,甚至再遠一點那基本上就是無法摧毀飛機的了。

有沒有可能沒有堅固掩體,或者掩體的數量不夠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麼戰鬥機會緊急升空,在天上飛彈碰上飛機的機率,可以說趨近於零,這種方式也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保證戰機不被飛彈摧毀。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些前提條件,伊朗飛彈摧毀F-35的難度是很大的。

更何況我們看伊朗的飛彈落地爆炸的景象,可以判斷伊朗飛彈使用的,都是單一的殺傷爆破彈頭,這種單一的殺傷爆破彈頭,只有飛彈落點和飛機掩體重合才能摧毀飛機。當然這是一個機率事件,如果說這麼多飛彈當中,有一兩發飛彈恰好砸在掩體上,摧毀了一兩架飛機,這種可能性存在。但是如果說200發飛彈打下來,摧毀了二三十架F-35,這個的可能性應該就是很小很小了。

那麼有沒有辦法,提高摧毀這種堅固的單一目標的機率呢?除了使用核彈頭,還有一個辦法就是使用子母彈。當年美國的「潘興II」飛彈,就曾經研發過一個反機場跑道的子母彈頭,70多枚子彈,每個子彈大概是7公斤左右,具有穿透0.6米混凝土的鑽地能力。當然美國人設計是用來打跑道的,如果類似的子母彈打擊機場,以飛機的掩體為目標,這就比使用單一的殺爆彈彈頭效果要好得多。

講了這兩個爭議點之後,我們也可以看出來,現代的常規彈道飛彈怎麼樣才能算是一個好飛彈?第一個就是發射裝置高度集成化,各種配套保障車輛最大程度的得以簡化,而且所有車輛的機動越野性能要達成一致,飛彈起豎發射準備時間壓縮到最低,這樣子才能達成飛彈襲擊的突然性,同時在發射前最大程度地保障發射系統的安全。

第二對於彈道飛彈來說,對方防空系統的攔截難度很大,如果有一些突防的措施更好,比如說像高超音速水漂彈等等,這樣對方的防空系統幾乎就無法攔截了。其實即使沒有這些輔助的突防的技術,單憑彈道飛彈的末端速度,對方攔截就已經很困難了。

一般來說,射程1000多公里的彈道飛彈,末端速度大概可以到6到8倍音速,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一些戰術的手段,比如說集群發射,對方的防空系統基本上就無能為力了。這一次伊朗飛彈打擊以色列採用的就是這種戰術,我們從能看到的視頻當中可以判斷,防空系統的攔截率很低。

第三,飛彈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威力,要給飛彈準備豐富品種的各種彈頭,針對各種不同目標的需要,來使用不同的彈頭。舉幾個例子,像單一的殺爆彈彈頭,這種彈頭一炸一個大坑,適合炸個大樓,炸個飛機機場的塔台,也適合打一些防護能力不是很強的地面目標。鑽地彈頭適合於打地下的堅固目標,當然使用鑽地彈頭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飛彈的精度要足夠高。

這個地方順便講一下飛彈的命中精度。一般來說通常技術下,中程彈道飛彈圓機率誤差300米到500米,這屬於正常的情況。如果說圓機率誤差能夠縮小到200米以內,這就很厲害了。如果說把圓機率誤差壓縮到幾十米,這就需要全程制導,特別是末端要有末端制導系統,這個的技術難度就相當大了。對於伊朗的飛彈來說,我至少敢說絕大部分都達不到這個水平。對於常規的彈道飛彈來說,命中精度對它的殺傷威力的影響是極大的。

回過頭來再講彈頭,再講的一類就是子母彈。既可能是殺爆彈的子母彈,也可能是鑽地彈的子母彈。子母彈的好處就是把爆炸中心平攤開來,可以覆蓋更大的面積這樣來提高命中機率。

再講一類的彈頭,也可以算是子母彈,不過子彈就更小了。所謂的鋼箭彈或者是鎢箭彈,鎢箭彈的效果更好一點,一個鎢箭幾克重,一個戰鬥部當中可以裝上幾萬枚鎢箭彈,高空撒下來,憑著幾馬赫的末端速度這個的威力還是不小的,打人當然一打就是一個透心涼,即使是有輕防護的一些目標,比如說普通的裝甲車、步戰車,它的頂裝甲都可以被這一類的鎢箭彈擊穿,好處子彈眾多散布面大,覆蓋的基本上是滴水不漏,缺點對付堅固目標不行,打坦克打堅固工事那是不行的。

當然還可能有另外一種大家熟悉的彈頭,所謂的燃料空氣炸藥彈頭,也就是溫壓彈彈頭。所以一款先進的常規彈道飛彈,它一定是要有豐富種類的各種各樣的配套彈頭。如果說一款單一殺爆彈頭打天下,那效果就要差得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tw/d0c1acf8d9244a31821f2daa7dfc7b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