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2023起亞EV DAY上,全新概念電動車EV3和EV4首次亮相,布局3.5-5萬美元的市場。從外觀保留了傳統外後視鏡可以看出,這兩款車型都將在明年完成量產,並有機會進入中國市場。後續起亞還將推出更入門的EV2,並於2025年在斯洛伐克工廠投產。
首先是入門級電車EV3,前臉設計與EV5如出一轍,封閉式中網兩側加入C字形日行燈帶,內側則是像素大燈組,不過蚌殼式前機蓋的下沿取消了貫穿燈帶。前槓加入了大尺寸銀色進氣格柵,並與黑色包圍融為一體。側面有幾分秀爾的既視感,方方正正的設計能夠提供更好的空間利用率。前後輪眉加入了大面積灰色飾板裝飾,並與門板底部的側裙和金屬護板組成跨界風格的設計元素。
前翼子板的充電接口意味著前置前驅的動力布局,而大尺寸非對稱雙色四輻輪圈個性十足。燻黑的A、B柱與C柱黑色裝飾相結合,形成了懸浮式車頂的效果,後者本身也標配了全景天幕。尾部設計更接近EV9,大尺寸留白的尾門型面在外邊緣集成了Y字形尾燈示寬燈帶,底部的銀色護板和擴散器集成了牌照框,與車頭樣式相呼應。
內飾設計延續EV5的家居風格,大面積的可回收織物材質覆蓋了座椅、門板、儀錶板各處,帶給人親膚舒適的溫和觸感。前排配備了寬幅聯屏和扁平造型的雙輻方向盤,貫穿式空調出風口與環抱式座艙相得益彰。雖然是全平地板,但前排也提供了雙層島台,後排也是獨立雙座布局,不過配備了摺疊中央扶手,坐墊抬起之後也可以放入一台電驢/滑板車,然後使用V2L外放電來進行充電。
另一款純電轎跑EV4,走的是小號EV6的風格,主打運動純電轎跑的定位。前臉設計進一步簡化,連兩側燈組的橫向燈帶都被取消,僅保留縱向燈帶突出前輪拱的存在感,內部同樣配備了像素大燈組。前槓底部加入了大尺寸的進氣口,造型富有層次感的同時,也能提升空氣動力學性能。
側面糅合了墨版K3和EV6的造型比例,既有前者的側窗造型和三廂設計,也有後者的D柱懸浮元素和大角度溜背,不過尾門是否支持掀背開啟尚不確定。輪眉同樣帶有大尺寸灰色飾板,半封閉三輻雙色輪圈也頗具未來感。至於尾部,帶有大鴨尾的尾門造型凹凸有致,底部擴散器/牌照框與車頭相呼應。兩側的豎狀尾燈組與散熱飾板融為一體,同樣突出後輪拱的肌肉感。
內飾同樣主打溫馨的家居化設計,以及大面積可回收織物包覆,整體風格與EV3非常接近。不過配色上選擇了偏淡橙色的暖色調,儀錶板的貫穿出風口不僅通過接電樣式靈活改變形狀,還有疑似觸控按鍵的設計,雙層島台的下層儲物格也採用了不同的編織工藝。車機內置全新的「思維模式」,可以調整環境照明和動態通風模式。後排座椅化身大沙發,坐墊厚實且兩側包覆,配合抱枕倍感舒適。
新車之外:
在起亞EV DAY上,起亞宣布將致力於建立一個穩定可靠的電動汽車生產和電池供應體系,計劃到2025年將全球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增至8個,以韓國為中心,涵蓋研究、開發、生產和供應等環節。歐洲工廠重點生產中小型電動汽車,中國工廠側重於生產中大型電動汽車,印度工廠生產專為新興市場量身打造的電動汽車,北美市場也將推出多款電動車以應對《通脹削減法案》(IRA)。
起亞的每一款電動汽車均為滿足特定的、多樣化的客戶需求而量身打造,但擁有共同的電動平台技術、「Opposites United(對立統一)」設計理念以及品牌的可持續CMF(顏色、材料、飾面)戰略,並在製造過程中使用十種必備的可持續材料,包括生物塑料、生物塗料和回收使用的PET材料或漁網地毯。起亞還與更多的電力公司以及充電服務公司合作,加快建樁速度。
為了提升客戶體驗,起亞正在實體網點推出新服務,通過韓國的「數字城市展廳 」「EV Unplugged Ground體驗空間」以及其他國家「城市展廳」等,突出電動車型的優勢。未來計劃在中、美、歐、印建立電動汽車專賣店。生成式AI將在EV3首發,隨後推進到EV4、EV5,並通過OTA不斷升級優化。用戶僅需與AI助理對話,即可獲得日程管理、路線優化、旅行規劃、娛樂和緊急救援等各種服務。
明年上半年推出「起亞App」,從車輛研究、試乘試駕到合同簽訂全過程,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無憂體驗。內置的AI聊天機器人,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並提供快速答覆,提供與保險產品相關的折扣信息;E-routing可基於當前車輛電池狀態,結合充電站信息建議最佳路線;主介面還可顯示基於位置的信息,通過Handle Layer在主螢幕上便捷管理充電埠,實時監控充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