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記者調查保健商品涉老騙局

2024-06-29     搜狐城市-榆林

編者按

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3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96億,其中,約1.7億人是網民。隨著「銀髮經濟」駛入了數字化的快車道,一些唯利是圖的騙子也盯上了這塊「大蛋糕」:在部分網絡直播間,充斥著各類保健品銷售話術,吸引了不少有健康焦慮的老年人高價購買;一些線上線下的講座,宣稱產品有治療奇效,消費者買到手後查看說明才發現只是普通食品;還有人以「名醫神藥」的名頭忽悠老年人,肆無忌憚地斂取不義之財。

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多方位、多角度地守護好老年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他們創造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法治經緯版今天推出涉老年人養生保健權益專題報道,以期推動公眾增強信息辨別能力,讓老年人遠離受騙,敬請關注。

本報見習記者 丁一

本報記者 陳磊

「吃半年就能年輕十歲,我媽竟然信了!」

近日,四川自貢的代蕊(化名)向《法治日報》記者反映,她60歲的母親在網上看到名為「長壽編碼」的保健食品的相關宣傳後,毫不猶豫下了單,並對其療效深信不疑,還要「拉著外婆一起吃」。

「吃了就能長壽?這種事一聽就是假的,而且『長壽編碼』上的備案號在有關平台上也查不到。但我母親卻不這麼認為,我們怎麼勸也勸不住,目前她已經在這上面花了3萬多元了。」代蕊說。

現實中,像代蕊母親這樣對保健商品功能天花亂墜的宣傳深信不疑的老年人不在少數。此前,有媒體披露多起向老年人兜售「健康管理儀」進行欺詐的案例,黑心商家向老年人鼓吹一款按摩儀能「包治百病」,導致多位老年人花費15900元購買此產品,甚至有人停用了醫院建議服用的藥物。而經市場監管部門調查,這款按摩儀只是一款普通的家用電器,出廠價為1880元。

公開報道顯示,近年來,類似「健康管理儀」等保健商品引發的涉老騙局層出不窮。一些不良商家精準拿捏了老年人對養生保健的需求,利用老年人獲取信息渠道單一、對信息辨別能力不足、容易輕信他人的特點,忽悠老年人高價購買。

受訪專家建議,司法機關探索建立專門處理老年人涉詐騙案件的機構或團隊,以便更專業、更快速地處理此類案件,並加強與市場監管、金融監管等部門合作,形成聯防聯控的治理格局。社區、家庭也要承擔責任,社區建立機制對老年人被騙情形及時發現、介入,家庭成員則應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避免他們因為孤獨、焦慮等原因上當受騙。

「名醫」背書保療效

不少老人深信不疑

據代蕊介紹,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母親參加了一個線上健康管理講座,被名為「卓然團隊」的專家授課所吸引。「授課講座特別正式,背景是『演播廳』,所謂專家大講特講營養健康,而所謂金牌助理不斷向老年人宣稱課程非常搶手,報名從速。」

在代蕊向記者展示的課程介面上,能夠看到各種「名醫」「名課」:高級研究員、高級營養師、高級心理諮詢師、高級中西醫健康管理師、中國人才庫高級智庫專家、霍爾福德教授重建自愈力傳播課等。

還有各種療效宣傳:怕得腫瘤吃長壽編碼;老慢支,糖尿病,腰椎間盤突出,睡眠差,排泄不通暢,長壽編碼均可治;長期服用「絕無副作用」;營養吸收率為95%;抽煙喝酒都不是得癌症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抵抗力差,多吃長壽編碼可防癌。

除了長壽編碼1號2號外,該團隊還向老年人推銷「包治百病」的益生菌、泡腳藥,可以給身體排毒的黃精茶等各種養老保健商品。

「很多老年人對此深信不疑,我母親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卓然不會賣假產品的,你看看有那麼多權威專家都說好。」代蕊無奈道。

和代蕊一樣,因自家老人深陷養老保健商品而感到頭疼的還有河北保定的王然(化名)。今年5月,王然發現他70多歲的奶奶從某健康講座現場帶了一堆「羊奶粉」回家。

「奶奶跟我說羊奶粉里有各種元素,什麼都能治。但我網上查了下發現這只是一種普通食品。」王然說,一個療程需要購買近5000元的羊奶粉,他奶奶已經買了幾個療程,「家裡人根本勸不住。」

王然告訴記者,和許多老人一樣,她奶奶是被免費領取雞蛋、大米「誘惑」去聽講座的,每次講座結束後,主講人都帶著老人們喊口號,號召老人消費,「口號一喊,各種療效一承諾,不少老人就『暈暈乎乎』地購買了不少羊奶粉」。

前不久,王然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反映了這一情況,舉辦講座的公司已被責令整改。

記者在第三方投訴平台和社交平台以「老年人、包治百病」「老年、特效藥」等關鍵詞進行檢索,發現有很多相關投訴和筆記。

「被騙的人數量其實遠多於網上看到的那些,很多老年人不會認為自己被騙了,一些兒女也覺得反正錢沒有多少,只要產品吃了對健康沒傷害,家裡老人開心就行。」在天津市南開區公安機關工作的徐警官告訴記者。

靶向老年群體痛點

虛假宣傳涉嫌詐騙

「包治百病」「對抗衰老」「只需半年,讓你的身體從70歲回到60歲,60歲回到50歲」……這些看上去「一眼假」的宣傳,為何老年人對此深信不疑?

受訪當事人總結其家裡老人受騙的原因發現,這些產品往往宣傳功效誇張,靶向老年人求健康、求長壽的痛點,同時用昂貴的價格證明其和普通食品、藥品等不同,講師或主持人的一堆「權威頭銜」更讓老人們堅信不疑,心甘情願掏錢購買。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姚金菊看來,「藥食同源」的理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許多老年人相信保健品可以像中藥一樣調理身體、預防疾病,因此較容易接受保健品作為應對疾病的方法。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步峰告訴記者,對健康關注度更高、對新科技和健康產品的盲目信任、缺少子女陪伴等也是「包治百病」「有奇效」等保健商品有市場的重要原因。當銷售人員和老人建立密切聯繫獲得信任後,一些與子女聯繫較少的老年人就較為容易受到不良商家的影響。

據公開報道,近日,上海的王女士發現,在她家小區附近有一家養生體驗店經常向老年人推銷一款所謂健康管理儀,宣稱這款儀器對緩解多種病痛有神奇效果,有消費者體驗後,肺結節消失了、胃腸息肉也沒有了。後來市場監管人員調查發現,這款健康管理儀實際上僅為一款普通的家用電器,功能是按摩。

在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看來,將一些普通成分的食品宣傳為「包治百病」「專治疑難雜症有奇效」的靈丹妙藥,將普通的按摩儀宣傳為具有治療作用、健康管理作用的「神器」售以高價,明顯是為了欺騙和誤導消費者,進而牟利。

「若不法分子為牟利,選擇識別能力較弱的老年人為銷售對象,用講座、贈品等小福利吸引老年人,採取編造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誇大甚至虛構治療效果,將其吹噓成能包治百病、延長壽命的『神藥』,導致老年人基於認識錯誤購買產品,其行為涉嫌構成詐騙罪。」徐警官說。

加強宣傳嚴格監管

開展預防依法整治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部分老年人甚至因聽信保健商品的神奇功效,而停止相關藥品的使用。「有的家庭本身就不富裕,一些老人是抱著治病的心態購買保健商品的,結果不僅被坑了養老錢,還可能會耽誤治療,危害生命健康。」王然說。

如何才能根治虛假宣傳售賣保健商品的亂象?

在姚金菊看來,電話是老年人最方便的通信工具,建議各地開通專門的熱線電話,開展相關諮詢和預防宣傳。可以考慮將老年人維權案件納入公益訴訟範圍,由檢察機關代表老年人群體提起公益訴訟,既能克服傳統訴訟模式中老年人訴訟能力弱帶來的影響,也能督促有關行政機關履行監管職責,從而更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司法機關可以探索建立專門處理老年人涉詐騙案件的機構或團隊,以便更專業、更快速地處理此類案件。還應與市場監管、金融監管等部門加強合作,共同打擊詐騙老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形成聯防聯控的治理格局。」姚金菊說。

張步峰建議,市場監督管理機關應主動深入商戶走訪調查,對「美容」「醫療」「保健」等商戶進行產品與服務摸排,在商戶中進行銷售行為構成「欺詐」的法治宣傳,從源頭預防保健商品引發的涉老騙局。

受訪專家認為,守好老年人「錢袋子」,關鍵要從和老年人生活離得最近的社區和家庭入手。

張步峰提出,應健全村(社區)「兩委」成員聯繫群眾機制。比如,多與醫院對接聯動,請定點醫院為老年人開展健康知識普及,講解老年人群體常見疾病的治療方式、治療周期等;普及在選擇保健品時需認準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的保健食品標誌「藍帽子」的知識;建立社交群等社區老年人互助網絡;若發現老年人集體出行並帶回大量保健商品的情況,及時上門了解情況。

「法治宣傳中應發揮社區居委會的重要作用,在開展法治宣傳時還應聯動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司法機關等,通過短視頻、公眾號推文等多樣化手段開展宣傳。」張步峰說。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對家庭成員提出的要求更明確:家庭成員應該尊重關心和照料老年人、應該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以及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等。因此,家庭對於老年人提供幫助不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法律調整的對象,家庭成員應積極履行這一義務。」姚金菊說,子女要增強父母防範意識,幫助父母辨別虛假宣傳,教他們查看產品標籤、了解產品的真實功效等;向父母提供正確的健康信息,幫助他們了解各種慢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關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及時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避免他們因為孤獨、焦慮等原因上當受騙。

張步峰建議,一旦發現家中有老人購買保健商品上當受騙,家庭成員應當第一時間安慰被騙老人,穩定其情緒;同時收集、固定好被騙老人手中信息,幫助老人依法維權,追回損失。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sg/db67d49e05e230f7ac6b9ed36228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