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加註無人配送車賽道 末端配送商業化有望迎來爆發

2024-07-01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龔夢澤

隨著L4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及核心零部件價格的持續下探,無人城市配送正成為繼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之後又一風口。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進入2024年,國內已有多家深耕無人城市配送場景的科技公司開展部署運營——從室內配送到室外配送,再到封閉園區和城市運輸,無人車配送正在逐步走向常態化運營。

「無人配送商業模型已經初步形成,下一步投資機會的核心要素主要有技術、商業模式和路權。」上海辰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賀雄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技術已經能夠支撐部分場景需求,行業正進入批量商業應用前夜。

企業爭相融資布局

無人配送市場快速升溫

無人車配送,顧名思義是指物品配送過程中沒有或有少量人工參與,以機器替代人工或人機協作的方式進行物品配送。目前的無人配送場景包括室內配送、室外配送。

在此背景下,自2024年以來,斯年智駕宣布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2月22日,毫末智行宣布迎來超億元的B+輪融資;2月27日,九識智能宣布完成近1億美元A輪融資;3月27日,新石器無人車完成6億元C輪融資。不難看出,無人配送已成為資本市場「新寵兒」。

就在6月28日,九識智能在首次舉行的新品發布會推出了4款車,結果半天的訂單量鎖定了接下來全年的產能。「我原本預估會訂出三五百台,但沒想到僅半天時間就把全年產能都訂了出去。」九識智能CEO孔旗對這一成績既驚又喜,也從側面映襯出了無人配送車的火熱市場態勢。

目前無人配送上游主要是各硬體和零部件供應廠商,既涉及汽車產業,也涉及數字化和智能化配件。賀雄松表示,在自動駕駛產業鏈上,接下來會持續關注低速、載物、限定場景這種能在短期內快速落地、產生收益的系統供應上。同時,開放道路場景也值得重點關注。

據賀雄松介紹,我國無人配送車能夠實現有效降本與上游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快速發展息息相關。這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技術不斷成熟,晶片算力、傳感器性能、底盤穩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二是價格不斷下降,大規模應用將進一步降低硬體成本;三是國產零部件供應占比逐步增加,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入競爭格局。

商業化模型接近成熟

政策鼓勵無人配送發展

事實上,城市配送「最後1公里」,是物流配送業成本最高的地方,也是自動駕駛最具價值的落地場景。據辰韜資本發布的《末端無人配送賽道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末端配送(快遞和即時配送)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

「由於無人配送車行駛速度相對低、整車成本相對低、財務模型清晰、產業鏈和商業模型接近成熟,無人配送賽道正在迎來爆發。」賀雄松告訴記者,物流行業是成本極度敏感的行業,在路權開放的情況下,如果能為末端配送實現降本增效,無人配送車將得到大規模應用。

不過,業內也有聲音認為,無人配送即將迎來爆發的預測稍顯樂觀。當下,國內無人配送仍面臨至少三重挑戰。首先是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其次,交通法規層面還缺乏對無人配送車這類交通參與者的規定,包括路權、車輛經營權、責任主體等。最後,整體運營成本仍然是制約無人配送車規模應用進程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6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發布《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提出要推進餐飲外賣點單和配送智能化升級,鼓勵根據歷史訂單、飲食限制和偏好進行個性化推薦,有條件的地方推廣無人配送。

出行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柴小冬表示,以九識智能最新推出的4款產品來看,隨著產品形態的不斷進化以及成本的不斷下探,這個新事物正在走入到實際的生產應用中,有望成為快遞企業的標配,開啟城市末端配送乃至物流行業的新篇章。

(編輯 上官夢露)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sg/76699111a4be9b39b380f58e40dffd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