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學者文章:政治極化或主宰全球選舉年

2024-06-3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30日報道日本《朝日新聞》6月27日刊登題為《極化的世界期待「政治」的力量》的文章,作者是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宇野重規。全文摘編如下:

2024年是全球性選舉大年。烏克蘭與巴勒斯坦加薩走廊的戰爭仍在繼續,世界秩序陷入動盪,決定各國領袖人選和議會組成的選舉在這樣的背景下接踵而至。是展現出重塑新秩序的可能,還是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在回顧上半年多場選舉的同時,本文對即將迎來美國大選的下半年作出展望。

印度大選

最近的一場備受關注的選舉是6月4日開票的印度大選。外界原本預測現任總理莫迪率領的印度人民黨將取得壓倒性勝利,結果卻是丟掉大量議席,未能實現單獨過半數。儘管莫迪依然享有較高民望,成功保住執政地位,成為繼開國總理尼赫魯之後首位兩度連任的總理,但此次選舉無疑將成為他繼續推行強勢執政風格的阻礙。

專攻印度政治的伊藤融教授指出,通過巧妙營造自己的平民人設和突出印度的全球化大國形象,莫迪總理的威權主義執政手段贏得國民廣泛支持,但其打造「印度教國家」的計劃也加深了印度作為多元化國家的內部撕裂。物價高企和失業也引發民眾不滿。重要的是,被強權政治削弱的民主主義並未給予其無條件的信任。

韓國國會選舉

研究韓國政治和東亞國際關係的磯崎典世、阪田恭代與《朝日新聞》記者箱田哲也的三人對話,對選舉後的韓國與東亞進行展望。對韓國總統尹錫悅來說,4月進行的國會選舉結果不盡如人意。執政黨國民力量黨遭遇慘敗,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獲得壓倒性勝利,預計其下半程任期將會陷入「跛腳鴨」狀態。

正如對話中提到的「選舉淪為罵戰,自始至終缺少爭議點」「此次選舉充分暴露選民的撕裂,人們只看自己想看的,只聽自己想聽的」等觀點所反映的,選民對特定集團和政黨的無條件支持與對其他集團和政黨的強烈敵意愈演愈烈,感情用事的極化現象非常明顯。檢察官出身的尹錫悅本人的性格也暴露其「政治」經驗欠缺,無法通過與反對派交涉達成共識。另一方面,選舉雖然不會立即對韓國的外交政策造成影響,但日本應當在尹錫悅領導力下降的前提下,尋求實現對韓外交的多點出擊。包括第三政黨祖國革新黨的崛起在內,日益極化的韓國政治現狀對日本政治也將起到某種提示作用。

歐洲議會選舉

6月6日至9日進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同樣引發關注。預見到極右翼和民粹主義右派政黨有望取得突破的國際政治學者岩間陽子將此次選舉稱為「名留青史的選舉」。在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獲勝的法國,馬克龍總統已經宣布提前舉行國民議會選舉。三黨聯合執政的德國朔爾茨政府也遭到嚴重衝擊。一邊是綠黨喪失大量議席,另一邊,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成為繼傳統的保守派政黨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之後的第二大政黨。

一直以來高度關注環境問題、被視為自由派的年輕群體投票意願的變化也引發關注。雖然對於年輕人是否已經「向右轉」還缺少必要證據,但毫無疑問,年輕人開始更多關注包括物價高企在內的更接地氣的議題。有觀點指出,極右翼政黨善用社交媒體對年輕人進行宣傳。如果新媒體平台確實是極右翼政黨在唱「獨角戲」,就不得不好好分析一下了。無論如何,一直以來大力推動全球脫碳進程的歐洲無疑將會面臨環境政策的轉向。

美國總統選舉

決定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可能也是年輕人。國際政治學者三牧聖子所關注的是「Z世代是否正在拋棄拜登」。美國的Z世代一向重視多樣性和人權等自由主義價值觀,支持拜登所在的民主黨,但正如席捲全美的反以色列抗議示威所表現出來的,如今Z世代開始痛批民主黨政府的外交政策。如果失去這部分人的支持,拜登連任之路將會變得非常艱難。

三牧認為,Z世代對政黨的歸屬感較低,他們支持民主黨不過是出於很具體的原因,比如是否與自己的價值觀合拍,是否能夠解決身邊的問題。包括非洲裔選票在內,拜登政府此前得到廣泛階層的支持,但這在輿論場分裂的危急時刻反倒成了弱點。在左右極化的過程中,《讀賣新聞》美國總局長今井隆所說的「不是特朗普強,而是拜登弱」的觀點頗具代表性。

當多樣性導致極化以至於政治都無法駕馭時,政黨的狀態也變得搖擺不定,選舉自然充滿波折。基於抽象理念的「團結」失去現實性,沒人知道誰是自己人。眼下促使人們參與選舉的要麼是「趕走誰」之類的聲音,要麼就是回歸日常生活的具體訴求。

政治的力量是通過與選民日常溝通和新媒體看到人們的真實想法,並以此為依據制定政策,同時與反對派對話凝聚共識。今天,政黨需要版本疊代,日本做得又怎麼樣呢?(編譯/劉林)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aaae0cdec349607c63ebd7124b6df2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