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內訌,為何13歲孩子成贏家?8個字總結6王恩怨

2020-10-16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太平天國內訌,為何13歲孩子成贏家?8個字總結6王恩怨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內訌,當年打江山的6個好兄弟分道揚鑣,洪秀全設計殺害楊秀清全家,又處死韋昌輝、逼走石達開,只剩洪秀全一人獨享勞動果實,史稱天京事變。

讓人費解的是,楊秀清和蕭朝貴都有篡權的心思,洪秀全卻在事變中殺了楊秀清全家,把蕭朝貴的兒子封為太平天國的軍師,任何國家大事都要送給他過目。為何兩人的結局反差這麼大?

01臨危受命初嘗甜頭

1847年,馮雲山在廣西傳教,當地惡霸以造反為由,將他告到官府下獄,初具規模的拜上帝教一時群龍無首。洪秀全得知後,採用迂迴戰術,前去廣東找傳教士,讓他找總督大人,再讓總督施壓官府。

廣東的傳教士不比上海灘的法租界,基本沒有話語權,還有斬首的風險。這條路當然行不通,可見當時的洪秀全實在別無他法了。

更糟糕的是,馮雲山一關就是一年,洪秀全杳無音信,地方團練揚言要剷除拜上帝教。如果當時沒有楊秀清和蕭朝貴,恐怕拜上帝教就此玩完了。他們倆做了什麼呢?假裝「天父」、「天兄」附身,打壓分化勢力、穩定教眾。

拜上帝教陷入了混亂狀態,除了楊蕭二人,「黃姓族人」和其他高層領導都有異心。他們各自行事,渾水摸魚,都想著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利益。

在這關鍵時刻,楊秀清先想到假託「天父」下凡,第一個目的是剷除異己「黃姓族人」,第二個目的是穩定教眾。

蕭朝貴看楊秀清這方法不錯,於是也上演「天兄」耶穌下凡,他的目的一是配合楊秀清,證明天父下凡的真實性;二來也是團結教眾。

楊蕭的配合打壓了其他勢力、穩定了拜上帝教,讓洪秀全的成果得以保存。這個時候楊蕭是統一戰線,沒有他們,太平天國也就夭折了。

02都想篡權,為啥洪秀全「站隊」蕭朝貴?

當危機解除,隊伍逐漸壯大後,三個人的心思卻都有了變化。

他們不再是戰友,開始互相猜忌。楊秀清的篡權意圖越來越明顯,蕭朝貴也想爭取更多的權利,與楊秀清平起平坐。

楊秀清頂替天父,動不動就要洪秀全跪在自己面前,對他訓斥、打罵、甚至打屁股,打完之後還得恭恭敬敬送他回天。

蕭朝貴呢?他也在「天兄下凡」時也有越權之舉。比如1850年楊秀清大病後,他立刻抓住機會,利用天兄的身份干擾軍政大事。可惜蕭朝貴在長沙戰死,還沒等天國內訌就撒手人寰了。

楊蕭二人的存在表明,太平天國有兩個領導,一是軍政領導,一是宗教領導。本來這兩個角色都應該是洪秀全一個人的,但他們卻硬生生把宗教領導分出去了,天父和天兄都可以對天父的二兒子指手畫腳了。

但是,蕭朝貴是干擾軍國大事,楊秀清只不過教育一下洪秀全個人,為何洪秀全卻對楊秀清下了毒手?

03論老謀深算,還得是洪秀全!

這裡面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楊秀清有心推翻舊制,而蕭朝貴沒這個想法。蕭朝貴家很有錢,卻不願意和鄉黨同流合污,為啥呢?因為那些人只看重錢,不看重事業。蕭朝貴是個為事業奮鬥的人,他為太平天國出生入死,都是為了實現那個目標,而且始終都奉洪秀全為最高領導,和楊秀清的爭奪,屬於同事之間的競爭關係。

但楊秀清呢?他也是事業型,但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他看到洪秀全定都後開始走下坡路,要想實現目的,必須推翻現有的模式,那唯有先推翻洪秀全。道不同不相為謀,楊秀清和洪秀全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嚴重分歧。洪秀全不是傻子,當然看得出誰才是和自己一夥的,所以才動了殺心。

第二,蕭朝貴的意外死亡,打破了平衡。如果蕭朝貴沒有在長沙戰死,或許洪秀全不會那麼早就殺掉楊秀清。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領導,最擔心的就是下屬之間一團和氣。他們斗得越凶,自己的地位越穩固。

蕭朝貴第一次「天兄降凡」後,洪秀全立刻把自己的妹妹洪宣嬌嫁給了蕭朝貴,欲拉攏為己所用,用來抗衡楊秀清。但是蕭朝貴死了,打破了三角平衡。他試圖利用韋昌輝和石達開,但他們地位不及蕭朝貴,又接連被楊秀清以打仗的名義調走,洪秀全這才發動了天京事變。

第三,抬高蕭朝貴之子,為了鞏固洪氏家族集權。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再也不相信任何異姓人,包括誓死效忠的李秀成等。於是他把重任委以自己的兄弟洪仁發、族弟洪仁。洪仁軒於1859年4月首次來到南京,不出一個月就開始總理朝政了。

不過洪秀全還要顧及諸王餘部,於是才大肆分封幼子遺孤擔當重任,當時幼西王蕭有和不過13歲上下,在老謀深算的洪秀全面前,還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

總結洪秀全與楊秀清、蕭朝貴的恩恩怨怨,其實8個字就夠了,那便是同患難易,共享福難。同理,這句話也適用於太平天國。如果蕭朝貴不早死,恐怕結局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LCSXMXUBeElxlkkaDZ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