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結論,李廣無愧於名將的稱呼。
要說明他是不是名將,需要看如下幾個方面:個人武力(並非必要),治軍能力,指揮作戰能力,戰功,他人評價。而他人評價,又可分為己方評價和敵方評價。那麼我們便從這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這位威名赫赫的漢朝飛將軍李廣。
個人武力
上文提到,這個方面並不是評判名將的必要標準,但為了完整 的體現李廣作為名將的品質,故在本文中列出這一項。
根據史記記載,李廣的個人武力是不弱的。其中多處直接對李廣的武力進行描寫。由於司馬遷和李廣處於同一個時代,且同朝為臣,故而史記對於李廣的記載,真實性是有著很大的保證的。以下文字均摘自《史記.李將軍列傳》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
通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李廣的戰鬥力。第一段說李廣年輕參軍,善於騎射。在參軍之初期便利用騎射殺敵甚多,被封為中郎。第二段說李廣和三個匈奴射鵰者(可見此三人射箭技術之高)在戰場相遇,他親自射殺三人中兩人,俘虜一人。第三段講李廣射箭沒入磐石,可見其爆發力之強。
所以,可得出結論,李廣的武力以騎射見長,在當時可以稱得上頂級射手
治軍能力
作為名將,首先得有出色的治軍能力。擁有出色治軍能力的將領,才能得到手下將士的愛戴,才能使得軍隊具有鋼鐵般的紀律,才能使得軍隊在戰場上發揮出強大的戰力。而《史記》中,如此描述李廣的治軍能力。
「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
該段文字,表明了李廣在軍隊中,與士兵同甘共苦,吃喝全部和士兵在一起,沒有一點將軍的架子,所以說,李廣帶兵並不苛刻,而是愛兵如子,所以士兵都甘心為他賣命,甘心聽其指揮。
由此可見,李廣在帶兵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治軍能力是名將的充分不必要條件。即,治軍能力強,不一定是名將;但名將,治軍能力一定非常強。但由此,至少可以肯定,李廣在治軍能力方面,是符合名將額標準的。
指揮作戰能力及戰功
指揮作戰能力和戰功是有著直接的聯繫的,唯有具備傑出的指揮作戰能力,方能取得赫赫戰功。因此筆者將這兩個方面放在一起論述。李廣的指揮作戰能力毋庸置疑。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儘是李廣的戰功,以下列舉幾例
「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於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後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於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廣為圜陳外向,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
以上只不過是李廣數十年軍旅生涯中,所立戰功的幾十分之一而已。所以說,李廣作為一名將領,在與匈奴的戰鬥中屢次獲得戰功,足見其能力出眾。但李廣在作戰方面也有短板,即他是一位偏防禦性的將領,不太擅長主動攻擊型的作戰。他在幾次大規模遠征匈奴的過程中,都無功而返,又一次甚至被俘虜,雖然後來憑藉自己的能力擺脫了敵人,但不免為其軍旅生涯蒙上了一些陰影。
即使這樣,我們仍然不能否定他作為名將的能力。因為百戰百勝的將領,幾乎不存在。他的所立戰功,遠遠大於他作戰失敗的次數。
評價
漢景帝曾經對李廣說,如果你生在高祖(劉邦)時期,何愁不能封萬戶侯(原文: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西漢名將程不識評價:「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這充分肯定了李廣的治軍能力
唐代史學家司馬貞評價:「猿臂善射,實負其能。解鞍卻敵,圓陣摧鋒。邊郡屢守,大軍再從。失道見斥,數奇不封。惜哉名將,天下無雙!」此言高度簡練地概括了李廣作為將軍的綜合素質,最後以一個「天下無雙」,充分肯定了李廣在歷代名將中的地位,雖然過於主觀,但亦可見其能力。
綜上所述,足以看出,李廣,作為一名名將,當之無愧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Ad3cgHgBDlXMa8eqBB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