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一夜之間回到戰前水平,只用了一招「釜底抽薪」

2023-06-07     一盞歷史

原標題:盧布一夜之間回到戰前水平,只用了一招「釜底抽薪」

最近一個月,國際上最具討論度的新聞,無疑是俄烏之間的戰爭。因為西方國家的大規模經濟制裁,俄羅斯最近的經濟形勢確實不太好,也連帶著盧布貶值得非常厲害。但是就在最近幾天,很多關心外幣行情的朋友突然發現,盧布竟然一夜回到了戰前水平,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俄羅斯使出了「釜底抽薪」

因為受到經濟制裁,俄羅斯盧布最低價時,匯率跌到了谷底,170盧布才能換到1美元。如今,已經回升到了90盧布兌換1美元。這不僅讓俄羅斯經濟出現了轉機,也讓不少抄底買入盧布的朋友享受到了紅利。只是,仍有很多人表示不解,明明西方國家目前沒有放鬆制裁的打算,而資金也不斷流出俄羅斯市場,為啥盧布還能一反常態,回到戰前的水平呢?

其實,要解釋這一點也十分簡單,那就是俄羅斯政府在能源上用了一招「釜底抽薪」的政策,一舉將自己從困局中解救了出來。根據媒體報道,普京於近期正式宣布,在對歐洲國家出售天然氣時,將僅接受以盧布結算。這也就意味著,甭管是美元、英鎊還是歐元,俄羅斯人統統都不認。想買能源,還是先兌換盧布再說吧。

這則消息一經媒體報道,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炸開了鍋,尤其是在歐洲範圍內引起了轟動。很多歐洲人都傻了眼,因為之前制裁俄羅斯的時候,將盧布拋了個乾乾淨淨,可以說一毛錢都沒有剩下。這一下可怎麼辦?總不能真不用天然氣了吧,沒辦法也只能按照賣家的規矩來辦。

盧布匯率重回戰前水平

既然國內民眾有對能源的需求,那就只能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將之前拋售的盧布給買回來。不過,當初拋售的時候什麼價錢,這一次買回來也得是什麼價錢,歐洲人可以說白忙活一場。既然有兌換盧布的需求,那麼其價值肯定會迅速上升。就這樣,一來二去之下,盧布的匯率就恢復到了戰前的水平。

當然,俄羅斯之所以能做出這個強悍的決定,本質上還是能源這種大宗商品,比較特殊。而且,歐洲人對於俄羅斯的天然氣十分依賴。如果說石油還有辦法向中東國家購買,那麼歐洲人就不敢隨便對天然氣出手了。作為一種污染較少的能源,天然氣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必需品。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之前國內很多家庭都習慣用煤氣罐,如今換成天然氣之後,就很難回到過去的時代了。這就是所謂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歐洲國家同樣也是如此,之前本來就跟俄羅斯簽訂了購買的協議,管道線路也都鋪設好了,天然氣也在源源不斷地運輸。這個時候,跟歐洲老百姓說,天然氣買不到了,冬天大家可能要挨凍!這可能嗎?哪個政府也不會幹出這樣的傻事。

歐洲家庭每月多花500歐元

雖然很多歐洲國家口頭上說,要尋找替代能源,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但是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就算跟其它能源供應國簽訂了合同,最快也要到2023年才能將天然氣運到歐洲。在這段時間內,歐洲各國還得看俄羅斯的「臉色」。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也能夠看到,俄烏之間發生了戰爭,輸得最慘的就是歐洲老百姓了。因為能源價格的上漲,導致其生活成本大大提高。從盧布匯率提高的消息放出之後,天然氣的價格就立馬暴漲了34%。由此,也帶動了歐洲油價的再一次上漲。

此前,有歐洲媒體做過一項統計。如果能源價格繼續上漲的話,那麼每個歐洲家庭每個月,將為此多付出500歐元以上。要知道,500歐元不是一個小數目,這可不是日元或者韓元。在歐洲,每月收入在3500歐元以上的人,就能歸入高收入階層了。由此可見,歐洲人要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了。

當然,在如今的國際能源市場中,當賣方處於絕對的優勢時,買方則毫無議價權。這也是為什麼,當普京宣布這一決定之後,歐洲國家一片譁然的原因所在。不過也沒辦法,這就是在俄烏戰爭之中,徹底選邊站所引發的後果。雖然美國是制裁俄羅斯的主導者,但是卻不會受傷,甚至能從中獲利頗豐,而歐洲國家和人民就慘了。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y/088b505a6a91c5a435064c24f92439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