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達林執政後,在1936年制定的這個制度,讓俄國受益至今

2020-10-17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史達林執政後,在1936年制定的這個制度,讓俄國受益至今

列寧去世後,經過一系列的鬥爭嗎,史達林最終掌權,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在鞏固自己的地位之後,開始按照自己的意願統治蘇聯。當然,他對蘇聯進行了很多改造。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把史達林指定的很多措施都稱為史達林體制。這些體制里有很多利的東西,也有弊端在裡面。而在1936年,史達林指定的這個制度讓俄國受益至今。

史達林上台後,對蘇聯的經濟、政治、經濟、工業等各方面進行了改造。到了1936年,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已經實現。蘇聯發生了重大變化,於是在這一年蘇聯制定了新的憲法。1936年12月5日蘇聯蘇維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會通過《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由於這部憲法是在史達林執政期間制定的,所以也被稱為史達林憲法。

這部憲法裡確定了很多制度,比如確定社會主義公有制為蘇聯的經濟基礎、擴大公民的基本權利、檢察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等,而有一項制度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就是中央集權制。這個制度並不是一項規定,而是體現在各種其他制度上。通過其他的規定,蘇聯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而這個制度對俄國的發展影響非常大。

其實中央集權制度,指的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中央集權制也就是國家職權統一於中央政府,地方聽從中央,地方的權力比較小。還有一種和這種相反,就是地方權力很大,有的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法律等,比如美國就是這種制度。而蘇聯當時就是中央集權,而且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權,就是中央的權力非常大。

蘇聯解體之後,俄國繼承了蘇聯的衣缽,當然,俄國雖然改變了自己的社會制度,但還是保留了中央集權制度。憑藉著這個制度,俄國能夠調動國內所有的資源用於發展國家,這也是俄國之後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這個制度,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國並不穩定,俄國有可能會被分類成諸多國家。也正是這個制度,才成就了後來的俄國。

總的來說,史達林憲法中的這個制度,對俄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其實,縱觀整個俄國歷史,使用的一直都是中央集權制度,這也是俄國人民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o/MCN7NHUBd8y1i3sJr5K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