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中國的意識形態無法誕生科學,而只有古達歐洲才可以?

2020-09-19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為何古代中國的意識形態無法誕生科學,而只有古達歐洲才可以?

在中國歷史上,科學這個詞兒,實際上是一直都沒有的,中國歷史上沒有發展出來的科學,那麼為什麼中國歷史有5000年?卻依然發展不出來科學,而是歐洲的人先發展出來呢。

其實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科學沒有自己的獨立價值,科學永遠依附在現實存在,而只有外在價值或者使用價值的時候。他們才會被使用,而這一依附性導致如果生產力沒有巨大的飛躍的發展,科學就沒有辦法取得突破性的發展。

而與之相反的就是歐洲,他們的科學具有獨立的內在價值,雖然名義上依附於別的東西,比如說神,但是這樣的依附對象本身被定義為無窮,所以在事實上也是具有獨立性的。他們保證了科學可以先於生產力的發展,而科學在中國之所以處於長期的依附狀態,本質上是因為中國沒有發展出相應的意識形態。

大家都知道祖沖之在公元5世紀的時候,就能夠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的後6位,但是為什麼後來的人沒有繼續算了呢?原因可能就是當時小數點後6位已經滿足生產力水平下的所有需要,在精確計算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沒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是成年人,小孩子可能會望著天空問天上的星星為什麼一閃一閃的,成年人才不會問這個問題呢?除非這個問題能夠讓我活得更幸福,而在傳統的中國思想中,了解一個真理並不能夠讓我活得更幸福,所以知道圓周率後面的第幾位,是不能夠成為一個目的的。

所以我們發現儘管任何的時候知識和認識知識的能力都是無窮的,但是因為它有有限的社會存在。他為這些社會存在而服務,所以它的擴張實際上是有限的。當一定階段已經滿足了特定社會所存在的量,它就不會再自動前進,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科學往往呈片段式的狀態?

但是在古希臘的時候,一群人就提出了探究世界本源的自由人根本任務,而亞里士多德更是提出了那個著名的問題,人的本性是求知。所以,在之後,求知這個思想,不依賴於生存繁衍或者統治。

而追求知識的獨立價值的另一個結果,那就是知識本身。他們並沒有依附對象來進行劃分,而是按照自身他們的本性來進行劃分的,從而奠定了當代系統化科學的基礎,因為只有系統化的對世界進行把握。才能夠把科學這件事情幸福最大化。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o/7EjOpHQBLq-Ct6CZgw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