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鄰居,姑娘愁嫁,有大量單身媽媽

2020-10-08     樂樂樂開花呦

原標題:中國鄰居,姑娘愁嫁,有大量單身媽媽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蒙古國。對於這個和我們緊挨著的國家,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歷史上長期以來,這裡被納入大中國的版圖。陌生是因為近年來,蒙古國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沒有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績。雖然也擴大開放旅遊市場,但旅遊環境差強人意,遊客不多。去的人少,消息就少,被人了解的就少。

歷史上的蒙古地處偏遠,鮮為人知。真正強勢崛起源於1206年,這一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在之後日子裡,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們開疆闢土,於1271年建立元朝。直到如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最大廣場一度被命名為成吉思汗廣場,其重要位置和我們的天安門廣場一樣。

在清朝的時候,蒙古全境納入了大清中央政府管轄。這期間,蒙古一度分成了三大勢力部分,和清政府的關係遠近不一。清政府比較強勢,我們在電視劇《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作品中能夠了解到,這三個皇帝人主政期間,都為統一西北地區進行多次遠征,在清代文獻中通稱為「平定準噶爾」。清朝滅亡後,蒙古開始動腦筋想獨立了,並反覆了好幾次。

如今,這裡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面積為156萬平方公里,人口320萬。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的時候,蒙古國國內生產總值111.49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我們用湖北的數據來對比一下,2018年,湖北日均GDP首超100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湖北人民干一個星期,等於蒙古全國人干一年的。

雖然經濟增長速度慢,但蒙古國也有讓中國小伙子羨慕的。這裡的年輕姑娘多。據了解,在蒙古國的320萬人口中,男女比例約為49.4%:50.6%,照這個數字仔細算一下,你會發現姑娘比小伙子多出4萬人左右。而這4萬人,大部分有較高學歷,集中在烏蘭巴托等城市裡。中國遊客去蒙古,在烏蘭巴托很明顯感覺到這一點,大街上幾乎不見老年人,隨處可見濃眉大眼的美麗姑娘。

姑娘愁嫁,這是蒙古國面臨的現實。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這是由男女比例失調造成的,上面的數字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另一方面與這裡的特殊風俗有關。由於自然環境惡劣,長期處於遊牧狀態,蒙古國牧民對人口繁衍很重視,自己姑娘在結婚前生孩子很正常,也沒有人想追究孩子的父親是誰,小孩子也是一視同仁養起來,並且姑娘結婚後不允許帶走。也就是說,傳統牧民重視血脈傳承,但不重視婚姻形式。

第三個方面與社會的發展有關係。隨著草原資源的枯竭,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很多牧民逐漸向著城市靠攏,最先轉移的是強壯的男人們,而女人們會留在蒙古包照顧家庭。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同父異母的孩子。由於蒙古女性的獨立性很強,她們會堅強的承擔撫養孩子成長的任務。

第四部分是我們中國遊客感受最多的,受教育程度不對稱產生。在蒙古國,女孩子受教育程度普遍高於男孩子,特別是城市裡面。高學歷的女孩子肯定想找個門當戶對的,沒才沒貌最起碼要有錢。但是,蒙古男人非常懶,並且脾氣暴躁。很多人找媳婦的目的在於讓媳婦養活自己。另外,蒙古女孩子非常努力,數據顯示,在蒙古的公務員隊伍中,女性在教育部門占72%,在衛生部門占80%。因此,這些高素質女孩子寧願單身,也不願意墮入婚姻的泥潭中。

牧區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婦,城裡的女孩子找不到對象。針對這種日益突出的情況,蒙古國的一些社會研究機構曾經提出過一些設想,譬如提供現金補助,鼓勵女大學生離開烏蘭巴托,去偏遠城市安家落戶;譬如嘗試實行一夫兩妻甚至多妻制,減少單身媽媽數量;譬如鼓勵蒙古小伙子走出國門,娶外國媳婦,譬如引導本國的女孩子外嫁等等,但收效都不大。圖為俏麗的蒙古國播音員。

最後特別說一下,雖然蒙古姑娘的眼界高,但她們對中國小伙子情有獨鍾,只要你夠膽量,大膽表白,經常能邂逅一段浪漫的戀情,如果夠執著,甚至可以抱得美人歸。而在內蒙、青海等一些高校中,很多前來中國留學的蒙古國女大學生,除了學習外,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找一個中國小伙子,成為中國媳婦。(配圖部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images.twgreatdaily.com/zh-mo/6-xZBnUBURTf-Dn5qu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