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沙上空,煽動的「仇恨翅膀」,會在世界範圍內掀起多大的風暴?
這些天來,巴以衝突一直是大家關注和討論的熱門話題。相關的阿拉伯國家和幾乎所有的世界大國都在關注著這場衝突,都在努力的影響著這場衝突。
一個發生在中東地區彈丸之地的衝突,到目前為止連局部戰爭都算不上。為什麼會引發大家如此的關注?這恐怕就要用到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名詞,那就是「蝴蝶效應」。
表面看起來它只是哈馬斯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實際衝突雙方直接牽扯和涉及了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更大的範圍內又影響到了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甚至會對許多大國的內政外交都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國際政治領域內,這場衝突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蝴蝶效應」,是一個標本級的事例。
如果從理論的高度來看的話,他就如同當年著名的國際政治學者塞繆爾·亨廷頓的名著《文明的衝突》中所定義的文明的衝突。在這樣的一個局部的事件當中,大家都在試圖定義著人類文明與道德底線。這種定義一旦實現,就會成為今後許多事件發生時可以比照的一個標準。換句話來說,成為當今世界公認以及運行的一個所謂的規則。
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這場衝突會直接和間接的影響著許多的國家,甚至整個世界。對於中東的阿拉伯國家,這種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這些國家的民眾當中,支持巴勒斯坦是一種「政治正確」。如果國家政府沒有做出明確的表態,那麼它在這個國家當中的地位就要受到影響,甚至發生動搖。
從更大的範圍來講,這個事涉及了伊斯蘭世界的大多數的國家。在許多的西方國家當中,一場衝突也引發了他們國內政治上的激烈的爭論與衝突。在許多的國家中都看到了完全對立的大規模的示威遊行,特別是在歐洲。許多歐洲國家穆斯林人口正在急劇的增加,在法國,穆斯林人口占所有人口的比例已經上升到了7%以上。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
也正是因為有了以上種種的原因,一個局部的衝突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高度的關注,並且在短時間內迅速超過了已經持續了將近兩年的俄烏衝突,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熱點。
圍繞著這場衝突,有人在勸和,有人在搓火。當然與此同時,還少不了另外的觀點和思路,那就是「風浪越大,魚越貴」。